中共病毒傳播方式 仍有未解之謎
在15世紀,一場瘟疫侵襲義大利,醫學界無法解釋疫情的起源和傳播,因此人們把義大利語「天象變化」(influenza, influence
of the stars)命名為「流感」(flu)。近600年後的今天,世界正面臨著令人困惑的中共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其起源和傳播方式不明。
科學界經過了近兩年努力,也研發出多種疫苗和藥物來對抗中共病毒,但科學家仍然不能完全確定中共病毒到底如何傳播?如何阻止它?為什麼有人可以傳播很多人,而有人的傳播力很小?
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8月8日報導,目前科學家之間最大的爭論之一,就是病毒是否真的通過空氣傳播?這裡不是指跟別人距離很近時,可以吸入他們呼吸、說話或咳嗽時的飛沫,而是指「數量足夠的病毒漂浮在空氣中時,是否會導致他人感染?」
了解病毒傳播的方式才能對症下藥,打破傳播鏈。人們認為空氣可以傳播病毒的原因,是因為發現在遊輪船艙、監獄牢房和飯店房間等密閉空間的人,比較容易被傳染。
「病毒透過空氣傳播」疑點多
既然如此,為什麼一些科學家還懷疑空氣傳播的說法呢?因為這些實驗的「品質」不足,導致可信度不高。
3月,牛津大學在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贊助的審查發現,在67項研究「空氣傳播」的實驗中,所有研究的品質都不太好,例如,幾乎半數研究沒有檢測到空氣中病毒的核糖核酸(RNA)。該評論的作者之一、牛津大學教授傑斐遜(Tom
Jefferson)說:「整個(疫情)領域都受到品質低劣的研究的困擾,不是由科學,而是由意識形態推動得出結論。」
事實上,病毒能在日常生活藉由空氣中傳播的唯一證據,來自1950年代的一項研究,當時一大群豚鼠被安置在一個有結核病患者的病房裡。過了好幾年,它們也染上了肺結核。
另外,加州大學追蹤了421名曾接觸過兩名感染患者的醫護人員,他們因為進行了「氣溶膠操作」而處於高風險狀態。然而這421人中只有8人被感染,而且沒有一例是透過空氣傳播引起的。
目前科學界尚不能證明,感染中共病毒的患者僅透過說話或咳嗽,就可以產生小於5微米的傳染性「氣溶膠」。美國科學家使用高功率噴射霧化器,使病毒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後,發現病毒可以在空氣中滯留數小時,雖然這在實驗上可行,但是沒有科學家能在實際生活中證明這一點。
不同患者 傳染力不同
哈佛大學醫學教授克倫帕斯(Michael Klompas)去年發表文章指出,空氣傳播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病毒的「有效傳染數」(R值)才2.5。R值指的是估算病毒在一定期間內傳播的能力。流感的R值為2~3,百日咳為5.5,麻疹為12~18。
事實上,迄今為止WHO也不認為空氣傳播對疫情有重大影響,而是認為感染者的飛沫、排泄物,可以在數小時到數天中具有傳染性,透過表面接觸傳播。
更加複雜的是,不同患者的傳染力不同。免疫系統較弱且難以快速清除病毒的老年人,其傳染時間可能比兒童長得多,兒童可能會在短短48小時內擺脫感染。科學家們現在還認識到「過度傳播」的問題,即有些人根本不傳播病毒,而另一些人則是所謂的「毒王」,一個人可以傳染很多人。
自從英國7月19日進行解封以來,病例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傑斐遜說,即使是現在,人類對這種病毒仍然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