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回憶 拉斐爾你在哪裡?(下)——2019羅馬之旅與拉斐爾的三張畫
疫情下回憶 拉斐爾你在哪裡?(上)—— 2019羅馬之旅與拉斐爾的三張畫
***
拉斐爾對調度畫中人物的場景構圖,幾乎在他每一幅祭壇畫中,都顯露出他的多重時空的思維。例如:《西斯汀聖母》和《聖容變形記》,這兩幅畫也是流傳最廣、爭論最多的兩幅畫。
先說《西斯汀聖母》麥當娜(Madonna)抱著她的孩子,飄浮在一片漩渦狀的雲層上,旁邊是聖西克斯圖斯(St Sixtus)和聖巴巴拉(St Barbara)。在這幅畫的腳下,有兩個天使(cherub九重天體裡的第二高等級天使)凝望著沉思。
《西斯汀聖母》(Sistine Madonna,1512)是拉斐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尤其是畫作下方的兩個小天使(Putti)被複製成各式各樣的商品,從明信片到咖啡杯、領帶,凡我們能想得到日常生活的小東西,而這幅畫的身世坎坷。該作品於1754年,由當時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三世購得,並放在有「易北河旁的佛羅倫斯」之稱的德勒斯登(Dresden)。二次大戰德國戰敗,德勒斯登遭盟軍報復性轟炸了三天三夜。這個建於十八世紀美麗的巴洛克城市幾乎全毀,拉斐爾的這幅名作下落不明,後來才發現被紅軍帶到莫斯科去了,二戰結束,歷經12年,蘇聯才把這幅畫還回當時共產東德的德勒斯登國家畫廊。
此畫對人物的描繪,一直是藝術與神學爭議的焦點。畫中的聖母與聖嬰的表情帶著憂傷與恐慌,像是預示耶穌將被釘十字架的事;左下方的聖西克斯(在西元258年他曾經當了四天教宗,就被羅馬皇帝處死)也是面帶驚恐手指前方;唯一表情寧靜的是右側的芭芭拉,下方的兩個小天使則若有所思。
拉斐爾在這幅畫中做了個人對神學的思考,聖西克斯右手所指的前方是什麼?聖嬰聖母不似不食人間煙火甜美的聖母聖嬰。這幅畫不但是描繪了《聖經》人物的心理狀態,也呈現畫中人物與觀眾的互動關係(聖西克斯圖斯的手勢)。甚至假想天界的狀況(兩個小天使的觀望與沉思)。《西斯汀的聖母》完成於 《雅典學院》之後一年。
《聖容變形記》的形式與風格
拉斐爾對神學的思考與多維空間,同時出現在一張畫上,在《聖容變形記》有了更進一步的呈現,這是拉斐爾生前最後一張畫,尚未完成就驟然而逝,畫作下層部分患癲癇的男孩與眾人,由他兩位學生完成。但是構圖與畫的內容無疑是拉斐爾的。討論這張畫的文章非常多,尤其是從16世紀到20世紀初,有220多篇。曾被譽為全世界最著名的一張畫,一直到近代才被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超越了。16世紀佛羅倫斯藝術家兼藝術史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曾說,《聖容變形記》是拉斐爾最美麗最神聖的作品。
《聖容變形記》下半部人物,扭曲的姿勢採用矯飾主義(Mannerism)手法。使得這些人物有著戲劇性與張力,以及明暗對比的使用,呈現了從文藝復興轉變到矯飾主義的前奏。這與下半部分是由拉斐爾的兩位學生完成有關。啟蒙主義的哲學家孟德斯鳩則提出,前面的癲癇男孩搶了基督的身形。
但是十八世紀德意志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認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是為互補的。底部是受 苦並需要耶穌幫的人(強調混亂和黑暗的場景),頂部發光是耶穌的力量,在底部的人們需要耶穌的力量。批評這幅畫的人都將此畫分為二段(二元論),這是傳統西方人的宇宙觀。歌德也是分為兩段來看。他們將畫二分法。上半部表現救贖,下半部表現混亂的勢力。中國畫則是多重視點,不是上下而是陰陽與二元論的觀賞,不是一個概念。
19世紀英國風景畫家透納(Turner)1811年在英國皇家學院教透視學時,曾經用金三角分析過《聖容變形記》的構圖。但我認為他就技巧分析這張畫的構圖,忽略了拉斐爾精神層次與內涵。
如果我們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看《聖容變形記》,會有不同的領會。這裡特別要引用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工作人員邱馨賢對《谿山行旅圖》一篇深刻的論述來解讀。她以《谿山行旅圖》構圖上的三段景代表三種層次,前景:凡俗世界(勞苦眾生,汲汲營營);中景:好道求道,修道的層次(求道之人);遠景:宇宙最高意志主宰(神,自然界)。
同樣的,《聖容變形記》用中國畫多重視點的論述來解讀,三角形的頂端是至高神格,上層是基督,中層是使徒,底層表現俗世。借用邱女士解構《谿山行旅圖》來看《聖容變形記》對於西方學者爭論不休了幾世紀的構圖似乎不成問題。反而是這幅畫的耐人尋味之處。
從《雅典學院》到《聖容變形記》,拉斐爾在構圖上超越了文藝復興藝術家剛發現不久的透視學,他呈現的是多重空間與視點的構圖。超越了藝術與文化的界限。
這一場疫情還沒了,今後人類將走往何方?當我愉悅又感動的回憶著,親睹拉斐爾在天主教皇宮裡,繪製了超越各種學說派別、宗教信仰的《雅典學院》原作,真實感受到人類在這一期文明中,曾有過和諧、包容、文明、優雅的視野與宏觀。然而,500年後的今天,面對的卻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紛擾,極權大國無底線的迫害宗教信仰、種族,甚至活摘器官。與惡為伍的人流,教育體系的錯亂,時刻一觸即發的對立與威脅......不禁問:拉斐爾你在哪裡?(全文完)◇
解讀谿山行旅圖請閱讀 https://artium.co/zh-hant/node/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