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整理疫苗打後7症狀 皮下廣泛小出血點應速就醫

醫師在臉書分享接種後皮膚會出現的常見反應,呼籲若有「皮下廣泛小出血點」應盡速就醫。(中央社)
醫師在臉書分享接種後皮膚會出現的常見反應,呼籲若有「皮下廣泛小出血點」應盡速就醫。(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

中共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升溫,疫苗也開放擴大施打,皮膚科醫師列舉7種疫苗接種後,皮膚會出現的常見反應,其中「皮下廣泛小出血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通常會合併全身倦怠、肚子痛等症狀,此種症狀較常出現在腺病毒疫苗,像是AZ或嬌生(Johnson),此時就需盡速就醫。

皮膚外科主治醫師黃昭瑜在臉書分享,疫苗施打後的皮膚反應分成急性過敏及延遲性反應。急性過敏反應部分,民眾在注射疫苗後,宜觀察30分鐘,是否出現氣喘、腫脹或昏厥等情形。

至於延遲性反應,黃昭瑜列舉7種情形,包括:一、局部注射反應(Covid arm,注射部位紅腫、癢、痛),發生時間為1至5天;二、蕁麻疹,發生時間第一針為3至8天,第二針則為2至5天;三、麻疹樣(出現紅色細碎小疹子),發生時間第一針為3至8天,第二針2至5天;四、延遲性手臂腫脹,發生時間第一針為7至11天,第二針2至5天。

五、紅斑性肢痛症,發生時間第一針為7至12天,第二針1至4天;六、注射填充物紅腫;七、皮下廣泛小出血點,血栓、血小板低下。

黃昭瑜特別提到,一至六項屬於輕微且正常的延遲性過敏反應,較常出現在mRNA疫苗,像是莫德納或BNT疫苗,但第七項「皮下廣泛小出血點」比較常出現在腺病毒疫苗,像是AZ或嬌生,這種情況非常罕見,通常會合併全身倦怠、肚子痛等症狀,出現時應需盡速就醫。

黃昭瑜說,發生時也不用過於害怕,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並告知曾施打新冠疫苗;然而,若在注射的30分鐘到4小時內,出現嚴重的血管神經性水腫、氣喘等不適,則是急性嚴重過敏,代表不適合施打這種疫苗。並提醒,假設症狀發生超出上述時間,且合併高燒不退等,一定要盡快就醫。◇

延伸閱讀
AIT:美捐助250萬劑疫苗20日抵臺
2021年06月19日 | 3年前
長者打疫苗死亡率 台灣低於韓國
2021年06月18日 | 3年前
24萬莫德納疫苗抵臺
2021年06月18日 | 3年前
高市87歲以上長輩疫苗接種率65.7%
2021年06月18日 | 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