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臺幣發展 央行:積極進行中
中國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歐洲央行也提議建立數位歐元,對於國際間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我國央行的報告指出,全球已有86%央行投入。央行總裁楊金龍說,臺灣進度跟先進國家比並沒有比較慢,現在要建立雛型平臺,且可掌握後發優勢,並認為推出時要比電子貨幣好用,才有意義。
CBDC是由國家提供的中央銀行貨幣,央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對此展開分析,指出美國、歐元區、日本及韓國等主要國家(或區域)與臺灣都已紛紛籌備或展開 CBDC 研究計畫;中國及瑞典嘗試以 CBDC 維護國家在支付市場的角色;巴哈馬及東加勒比打算以CBDC補充欠缺的支付基礎設施。
關於數位新臺幣的發展,央行指出,在去年9月即啟動技術開發的實驗計畫。關於相關進度,楊金龍說,「正在做積極性的實踐,跟先進國家比,進度不會比他們慢。」
楊金龍說,正在進行初步的了解,並會進行雛形平臺,並邀請銀行、科技團隊加入,也有央行的團隊在裡面,將針對數位新臺幣的發行與移動進行測試,「我們在一定的時間裡,將對外做說明。」
他說,每個國家推的政策意涵不一樣,而先進國家之所以比較慢推CBDC,是不是因此沒配合到數位發展「這就不一定了。」主因是這類國家的通貨沒有下跌,因此沒有推的急迫性,第二是電子貨幣也很發達。
楊金龍說,臺灣要推CBDC要符合社會需求,推出來要比目前的電子貨幣還要更安全、更好用,這才有意義,不然貨幣數位化,但卻沒有比其他平臺好,推出來指示增加民眾的選擇,「這不像是有些國家有貨幣被壟斷,或是缺乏基礎設施。」
央行說,歐美日韓等主要國家及臺灣現有支付市場發展良好,具備 CBDC 的後發優勢,包括能借鏡其發展經驗,更周延的建構 CBDC 生態系 統。
楊金龍說,中國、瑞典等國家之所以發展CBDC,是因為通貨下降,現金使用持續減少,與電子支付市場被壟斷,讓央行難維持支付市場的重要角色。而巴哈馬與加勒比海群島則是因為電子支付不發達,因而推行CBDC。
至於外界認為數位人民幣率先推出,會取代美元或其他國家貨幣等問題,央行說,貨幣的國際地位並非源自技術優劣, 而是使用者對於該國法制及自由兌換能力的信任,但是中國迄今堅持採取嚴格資本管制,降低國際間的使用誘因。
央行說,這也說明為何國際匯兌早已電子化(人民幣在國際交易早已以數位形式進行支付),而人民幣在國際使用的占比仍遠低於美元、歐元等主要國家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