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團隊研發二代益生菌 可治慢性肺阻塞
腸道中的微生菌種若失衡會影響人體免疫力,也與心臟、腸胃、腦部等部位的慢性發炎有關。然而,長庚大學教授賴信志等人的研究團隊更首次發現,腸道菌相竟可影響肺部;團隊也成功分離出一株次代益生菌「戈氏副擬桿菌」,此菌及其活性成分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科技部14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生科司司長陳鴻震表示,過去「腸腦軸線」關聯使腸道微生菌相對宿主健康、疾病發展的影響備受關注。而在科技部「人體微生物相專案研究計畫」支持下,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系教授賴信志、林稚容博士與輔仁大學呼吸治療系副教授陸嘉真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了腸道微生菌相與COPD發展的關聯。
賴信志指出,腸道菌相失衡會引起腸漏症,導致全身各種部位的慢性發炎疾病。而由抽菸或空氣污染引發的COPD,是一種長期性的肺部慢性發炎病症,患者的肺會因微小支氣管阻塞,有如「失去彈力的橡皮筋」而呼吸困難;COPD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推估為2020年世界單一疾病第三大死因,目前的藥物只能緩解症狀,無法治癒。
而研究團隊利用吸煙小鼠模型發現,腸道中的戈氏副擬桿菌(Pg MTS01)豐度與COPD的嚴重程度呈現顯著負相關,首次在全球建立了腸道微生物菌相與COPD發展的軸線。陸嘉真表示,Pg MTS01可作為口服藥用細菌,降低腸道細胞發炎並改善腸道細胞核醣體活性、粒線體功能,進而減少肺組織發炎病變;並找出其活性成分「脂多醣(Pg-LPS)」。
此外,賴信志表示,Pg MTS01也能改善飲食引起的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與代謝症候群,未來希望優先運用新藥開發上,並進一步預防及治療慢性發炎症狀;不過,因為臺灣目前沒有相關法規,正式上市恐怕還要再等1、2年。他也提到,靈芝及冬蟲夏草等中藥也有助於增加腸道內的Pg MTS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