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坊的攝影心視界】飛魚季
捕獵黑潮飛魚季
棚架串串嘆驚奇
達悟文化尊自然
代代相傳要珍惜
-- 2007-04-13 蘭嶼東清灣
海洋悅讀趣:
紅斑鬚唇飛魚Cheilopogon atrisignis飛魚科
又稱紅斑鰭飛魚、飛烏。為大洋洄游性魚種,體延長,略側扁。兩頜有細齒,腭骨具齒。兩對大鼻孔。鰓裂寬,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大而薄的圓鱗易脫落,鰭膜上有黑色斑,尾鰭發達深開叉。幼魚下頜有2條鬚;背鰭高大。生活在近海或淺海域之表水層。受驚嚇時會利用其特化的胸鰭躍出水面作長距離的滑翔。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食。所產的卵團具有黏絲,可附著於漂游物或底棲海藻上。
每年春、夏季,隨著黑潮洄游到臺灣東南沿海。可利用流刺網或定置網等漁法捕獲,也可編織草蓆採收飛魚卵。成魚適合紅燒或煮湯,也可晒乾食用;魚卵則可鹽漬,風味不錯。
黑潮在每年的3~6月之間,會為臺灣東岸帶來飛魚及其他大量洄游魚類,是蘭嶼達悟族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蘭嶼飛魚祭源自於達悟族的神話傳說,並且成了當今達悟族人遵守的社會禮俗規範。在祭典儀式中,除了傳承達悟族人的文化之外,本身也蘊涵了對自然環境的尊崇,以及永續生態的概念,不能將飛魚一網打盡,這樣才有充足的食物繁衍生生不息。
在蘭嶼食用飛魚有許多禁忌
如不能吃別的部落捕到的魚;自己捕的魚只能在部落內互送,不能送給別的部落;吃魚前不可在溪邊或海岸清洗,並且須將魚挖目生吃,以免其逃脫;吃的時候必須整條吃,不可切成碎片,尤其不可切掉尾巴及胸鰭,否則會捕不到大量的魚;燒焦的魚或曾掉到地上的魚,都不能再食用;如果有魚及魚頭剩下來,必須再煮熟才能吃,以免膀胱腫;另外,家裡有其他的魚必須先吃光,才能吃飛魚,否則會遭殃。在捕魚期間不得食用螺、生薑、豆和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