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失眠 針藥雙管齊下

失眠困擾的民眾,除了醫療上的處置之外,培養良好的睡前衛生習慣也是治療的重要一環,因此務必遵循下列生活中的5件事。(Shutterstock)
失眠困擾的民眾,除了醫療上的處置之外,培養良好的睡前衛生習慣也是治療的重要一環,因此務必遵循下列生活中的5件事。(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工作壓力大,久而久之,失眠帶來的疲倦、憂鬱、脾氣暴躁、意外風險,甚至是肥胖等問題,已逐漸影響生活。要解決上述這些問題,一般人直接想到的就是求助西醫身心科,其實中醫也能有效解決這些身心問題,甚至能做到「不藥而癒」。

上班族趕著把放假期間累積的工作完成,經常下班回到家已經進入深夜。簡單梳洗之後,躺在床上,明明已累壞了,翻來覆去地就是睡不著,想到明天還有成堆的工作,更加難眠。好不容易入睡,可能已經是午夜時分。早上鬧鐘一響,仍要拖著疲累身軀起床迎接一整天的挑戰,就這樣日復一日,每天都在惡性循環中。到底該怎麼辦呢?

中醫典籍對失眠的論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說明,常見的失眠問題可分成入睡困難、續睡困難與過早清醒這3種類型,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心理等因素。

關於失眠,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這就說明「目不瞑」失眠的核心概念在「陽不入陰。」

因此臨床上常見患者主訴睡不著時思緒紛亂,腦袋不停轉動,很累卻無法入睡的情形,猶如機器空轉無法靜止。此時,中醫介入的手段會選用收斂安神的中藥「引陽入陰」,或是針灸相關的穴位,目的在於放鬆身體與心理,避免神經訊號過度活化。

李維哲表示,上述就是常見的壓力型失眠,與中醫典籍《傷寒雜病論》中的《金匱要略》書中原文記述「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類似,可以參考使用,但臨床上仍須視患者的氣血虛實、寒熱做調整。舉例來說,心火熾盛型易口破、口苦,平日喜歡涼飲,處方上則以黃連這類清熱瀉火的藥為主;虛證的患者,則應選遠志、茯神這類具滋養作用的藥物為主。

給服藥反應不佳者的建議

李維哲建議服用西藥後反應不佳的患者,可轉往中醫門診尋求協助,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臨床上曾遇到一位服用西藥10多年的長期失眠患者,每天睡前服用4~5種西藥,仍然入睡困難,經常需要等待2~3小時才有睡意;情況嚴重時,甚至整晚無法入睡。後來轉至中醫科求診,經診斷與辨別體質,以中藥調整2個月後,在1小時內即能入睡。

 (Fotolia) 對於服用中西藥效果均不佳者,或是想減少對西藥的依賴者,可嘗試針灸治療。(Fotolia)

另外,對於服用中西藥效果均不佳者,或是想減少對西藥的依賴者,可嘗試針灸治療,取用穴位以百會穴與四神聰穴為主,再依氣血虛實狀況搭配特定經脈穴位,例如:心經與肝經。平日久坐工作者,容易肩頸酸痛,則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風池穴與完骨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也有助於晚上一覺好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停用西藥應循序漸進,不可驟然停藥。

遵循生活中的5件事

李維哲提醒有失眠困擾的民眾,除了醫療上的處置之外,培養良好的睡前衛生習慣也是治療的重要一環,因此務必遵循下列生活中的5件事。
1睡前避免以飲酒方式助眠。

2睡前3小時內不吃過多食物。

3中午過後禁喝咖啡與茶類飲品。

4規律作息並調整生理時鐘,每天晚上睡覺的時間盡量固定,避免相差1小時以上。

5睡前1小時可聽輕音樂、靜坐、深呼吸,或是閱讀輕鬆的書刊幫助放鬆,避免持續滑手機、看電視、進行耗腦力的工作。◇

延伸閱讀
新年減重三步驟 健康不復胖
2021年02月05日 | 3年前
溼疹纏身 大餐後癢不停
2021年01月28日 | 3年前
【醫案】心肝寶貝
2021年01月18日 | 4年前
不忌口!瘦子也會有高血脂
2021年01月19日 | 4年前
【醫案】濃霜深覆殘雪中
2021年01月18日 | 4年前
【醫案】屋漏下著連夜雨
2020年12月22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