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損健康 立委籲重視兒童呼吸權
立委陳椒華指出,臺灣空汙嚴重度世界排名第4,空汙讓兒童平均壽命減短,但環保署並沒把兒童健康與環境保護充分連結,應該重視兒童呼吸權,將兒童環境權的思維納入政策中。另外,《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沒把高中以下學校納入公告管制範圍,環保署也沒列入行政院兒童少年福利權益推動小組機關代表,應檢討與改善。
陳椒華表示,空品指標(AQI)有延遲且無法即時警示問題。韓國發送空汙警報簡訊的門檻為AQI超過150,臺灣則為AQI超過200。自2018年底實施AQI以來,發過的警報簡訊從未包括國人關注的PM2.5,且PM2.5、PM10、臭氧8小時以移動平均值計算,兒童運動量多又有很多戶外教學,等於一整天吸飽髒空氣、臭氧才發出警訊,這樣有用嗎?
臺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張弘潔舉英國女孩Ella Roberta Kissi-Debrah為例。她說,Ella 2013年因氣喘過世,她的死因後來證實是空汙,也就是汽機車廢氣誘發氣喘所造成,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死因上註記空氣汙染。臺北的空氣跟倫敦非常像,有非常多汽、機車排氣,臺北的兒童也滿危險。據國健署調查,7~15歲診斷患氣喘比例是8:7,差不多11個小孩就有1個被診斷有氣喘。
基隆市議員陳薇仲指出,2020年臺灣超過5萬多名孩童有氣喘、超過7千名需要心臟病相關照護,而《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2011年公告至今沒有檢討修正,其中PM2.5、PM10的限值採24小時平均值,沒辦法反映空品惡化,希望加強相關法規檢討、修訂。
彰化縣議員吳韋達說,地方政府一直說要以環保署測站為主,但像彰化縣只有3個測站,空氣品質監測設點不足,地方政府應該有效反映區域性問題,以免孩童在學校受到空汙影響健康,也希望紫爆空汙嚴重期讓孩童在室內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