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新紀錄種與8新種 墾丁蛾類豐富多樣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去年1月起,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團隊,進行為期2年的蛾類多樣性調查,一共發現57科614屬1,001種蛾類,其中包含59個新紀錄種與8個新物種,豐碩成果展現墾丁的蛾類資源多樣性。
俗稱蝶與蛾的鱗翅目昆蟲(Lepidoptera),為昆蟲綱第二大目,是各類生態系中最重要的植食性昆蟲(herbivore insects)之一,也是所有植食性動物中具最大規模輻射演化的類群。顏聖紘解釋,因為蛾類多在入夜後活動,與人相遇機會不若蝴蝶多,一般人對蛾類認識也相對少,但在麟翅目昆蟲中,無論在種類與數量都龐大的族類, 在生態系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翼上色彩及圖紋,完全不遜於蝴蝶。
根據中央研究院統計截至今年12月20日的統計,臺灣具有80科2,099屬5,052種的鱗翅目昆蟲,種類繁多,也是各項生物多樣性與農業計畫中最常被採樣的類群,然而因為長期以來研究人力不足,除蝴蝶以外(約465種),其他鱗翅群昆蟲,也就是蛾類,因缺乏長期研究與正確鑑定,許多基礎科學、應用研究與教育領域停滯。
研究團隊認為,恆春半島因其植物相與臺灣其他地區非常不同,在生物地理、保育與景觀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除了蛾類相的調查外,該團隊也利用這個計畫來探索恆春半島植物相與蛾類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期間團隊共採集與鑑識了24總科57科614屬1,001種蛾類,其中包含19科254屬502種首次被記錄於墾丁國家公園。就蛾類資源的多樣性來說,以社頂臺地及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最佳。
顏聖紘指出,以蛾類相的組成方面來說,園區範圍內的裳蛾科(Erebidae)、尺蛾科(Geometridae)及草螟科(Crambidae)為物種多樣性最高的類群。除了已知物種外,研究團隊總共鑑識出59個臺灣新紀錄種,及8個新種。
在蛾類與植物的關係方面,發現有41科342屬476種植物會被蛾類幼蟲所利用;其中豆科(Fabaceae)、茜草科(Rubiaceae),以及桑科(Moraceae)被利用的種類最多。此外茄苳(Bischofia javanica)、青剛櫟(Quercus glaucaglauca),及欖仁(Terminalia catappa)所支持的蛾類物種多樣性則為所有植物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