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及早發現認知障礙 逆轉6成潛在失智症
國外研究發現,年長者若每秒步行距離小於0.6公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倍,顯示認知功能障礙與肢體動作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高醫大與民間企業合作,將受測者動作角度及距離資料導入AI智能,提升找出具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經訓練後有六成認知功能障礙者得到改善。
高雄醫學大學公衛團隊與民間企業合作,針對高雄市11個社區發展協會中45歲以上居民,共收集601位受測者進行研究,先量測肢體動作的角度、距離等數據,經AI智能判讀後,辨識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受測者中又有92位參與數位認知刺激訓練,以遊戲方式改善轉認知功能障礙,最後發現原本有認知功能障礙者有62.86%得到改善,介入後短期記憶力及定向感得分均有明顯改善。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邱弘毅表示,流行病學研究中顯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約有33%在5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但對比一般同年齡群只有3%,另根據衛福部民國100年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調查,發現以2019年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有近兩成(18.16%)的65歲以上老人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 ,等於台灣每5位老人就有1位有失智風險。
高醫大公衛學系教授楊俊毓指出,過去大部分都要等到已有嚴重失智症症狀,民眾才會到醫院就診評估接受治療,導致病情已到不可逆轉階段,也因此現今社區中仍存在許多失智症長者未被診斷出來,這次根據評估失智症前驅期的認知功能篩檢量表(CASI)中的9項認知向度為參考,研發出數位認知刺激介入的4個訓練:表情辨識、數字計算、定向感、分類訓練,來促進受測者了解自我、展現自我能力,並訓練大腦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