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數位身分證被中國滲透 立委籲完善法規
針對數位身分證有洩漏個資風險等疑慮,多位立委及民間團體17日呼籲,在建立數位相關法律專章、設立獨立專責個資保護機關以及給予人民選擇之前,發行計畫必須暫緩,以保護全民個資安全為優先,別將全民個資奉送給中國。
立委范雲表示,擔心數位身分證(eID)成為中國滲透的破口,在沒有專章法律、專責機構前要暫緩。行政院資通安全處統計顯示,近3年來共發生1709件針對政府機關的資安事件,攻擊主要來自中國,數位身分證發包廠商與中國政府關係曖昧,疑似與中國安全部門有合作,拼音系統也使用漢語拼音。資安等於國安,呼籲個資應受到更嚴謹保障,而不是把全民個資奉送給中國。
立委劉世芳指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凍結數位身分證換發預算50%。數位身分證換發、系統建置,等內政部相關部會跟立法院專案報告清楚,預算才解凍。系統軟體建置目前不是只有專法,有7項法案須修正或立法,包括個資法、身分證、數位簽章、公共資訊、資料交換等。
「數位化是必然趨勢,但政府、系統、周邊配套準備好了沒?」立委何欣純說,在法制面部分,戶籍法沒辦法規範未來要發行的數位身分證,未來數位身分證必須跨部會整合管理;身分證涵蓋健保等國民隱私資料,萬一駭客入侵,備分系統在哪裡?從民眾使用習慣來看,對電子化疑慮不能免除,對政府電子化政策不信任,國人還沒準備好。
立委洪申翰強調,台灣旁邊有個最具侵略性、侵略意圖的中國,對於國安資安要求應該是最高等級。推動eID應該想清楚,整體台灣資安治理是國發會,但國發會角色不見了,內政部應該與國發會一起規劃。他認為,專法規範推行後的相關權利義務應包括罰則,也需要專責機構,也應該讓人民有選擇權。
臺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指出,極權國家如中國為了對數十億人做大規模監控,發行數位身分證及具有RFID的追蹤功能。台灣數位身分證規格居然跟中國一樣,有RFID追蹤功能。號稱保衛人權,反對中共數位極權主義的蔡政府,為何發行具有監控人民的數位身分證?政府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中國竊取台灣資料含三種名單:人權鬥士名單、政法科技統戰名單、戶籍資料生日姓名等。eID最大問題是創造了聖杯,對方駭客要竊取這三種名單,台灣就把這些整合在一起,駭客可一次偷完。竊取名單不是只有駭客攻擊,還會收買學者提供名單,另外利用中資,內政部可擔保沒有外資或中資會介入?對中資的規範從馬英九時代到現在沒以修正過。
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網路透明報告專員周冠汝提到,晶片身分證政策是建立一套單一的數位身分識別方法,來用於不同的目的,本身就鼓勵人民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內政部卻全面換發「強制」人民持有,應該像日本讓人民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