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超人媽媽(中)
三輪車環島的母子倆吃完便當後,男子踩著踏板,嘎吱嘎吱地繼續上路。我和車隊繼續休息,可是喉頭好像鯁著一根刺,怎麼想都不舒服。
等到休息時間結束,我們著裝重新上路。不到10分鐘,車隊陸續超越母子二人,我一面騎,一面往後看,三輪車漸漸從視線裡消失,遍尋不著的解答卻突然躍進了腦海中。
母親的離世,一併帶走我的自信
原來我的自信、樂觀、奮鬥不懈的精神並非因為年華老去而消逝,而是3年前母親去世的那一刻,一併帶走了我引以為傲的特質。
隨著腳踏車每踩一回,從小到大與她共處的回憶就湧現愈多,車速漸快,我的心思也愈來愈清晰。
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無限的創造力和使命必達的活力,塑造了我的人格特質,只要她在,即使一語不發,都像我的後臺一樣,給我最大的精神支持。影響最深遠的一段經歷,是母親帶著我養雞的過程。
與母親手把手,徒手打造祕密雞舍
小學二、三年級時,我們舉家搬到一間兩層樓的木造房子。母親是一個閒不住的人,腦袋無時無刻轉個不停,總想做一些有生產力的活兒貼補家用,比如納鞋底、養雞、養鴨之類的,可是思想封建的父親特別愛乾淨,禁止家禽出現。再者,家裡沒有庭院,根本沒有飼養空間。
不過,母親堅持要養雞,她一旦決定,雷也打不動。她將腦筋動到屋頂上,不識字的母親爬上斜斜的屋頂觀察結構,拿著我的鉛筆和圖畫紙,自顧自地畫起設計圖,然後每天外出一、兩個小時,到拆房子的工地撿回廢棄木料。她手把手地教我怎麼用拔釘器,拔掉木料上一根根扭曲的釘子,接著在木料畫上記號,要我沿線鋸下,年幼的我當成遊戲,開開心心地鋸出一塊塊建材。母親憑著自製設計圖和木料,花了半年的光景,硬生生地在屋頂上敲打出一座雞籠。
原本生活在平地的雞適應力很強,不多時便能在傾斜的屋頂上來去自如,偶爾全家吃飯時,上頭「咚」地掉下一隻雞,我爸爸便大罵:「誰家的雞呀?」
母親一把抓住落難雞,裝著糊塗說:「哎呀!是隔壁的,我趕緊給人家送回去。」
說完,再悄悄拿到樓上放好。我們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父親從不曉得頭頂上有12隻雞悠閒地晃來晃去。
母親分派我早晚餵雞,好動的我拎著她特製的飼料,整天爬屋頂爬得特別開心。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母親看雞都大了,就將12隻雞的爪子綁好,標明1到12,帶著我上市場賣雞。
母親的山東口音太重,一般人聽不明白,由我居中翻譯。有人問怎麼賣?母親沒經驗,只說自己養的,隨便賣。客人搖搖頭說:「哪有隨便賣的?我要知道多重啊!」
母親看著鄰近的攤販都有秤桿,於是回家拿了一根竿子,照著別人秤桿上的刻度畫記號,加上鉤子和自己做的秤砣,至於秤起來準不準就別計較了,反正她認為合理。於是母親帶著自製的秤和雞,重新回到市場,開啟了賣雞的生意。
土法煉鋼開刀手術,治癒雞瘟
五年級的秋天,有一天我去餵雞,到屋頂一看,唉唷!所有的雞都癱在地上動也不動,羽毛翹得老高,前一晚的飼料幾乎沒動。我趕緊通報我媽,她看了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等我放學回家,母親說:「麻煩了,她們得了雞瘟。」「就像雞感冒了。」「完蛋了!」
那時接近八月十五,過節正是賣雞的旺季,原本母親打算好好賺一筆,可惜這一次要血本無歸了。
隔天是週日,一早我媽就把我挖起來,「我們要想辦法處理這一群雞。」我以為雞死了,要偷偷掩埋或是丟到運河裡,母親搖搖手說:「不是,我們來幫雞開刀,動完手術也許會活。」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帶著磨好的刀與縫合用的針線,領著我到雞籠旁。從小到大,沒聽過雞能開刀。母親看準位置,咻咻咻地拔去羽毛,雞痛得直叫,差點掙脫,我趕緊加大力道。只見母親拎起菜刀,俐落地劃開一道口子,手指探入挖出雞胗,取刀剖開,只見裡頭有許多沙子和細石。她取水淘洗乾淨,拿起針線仔細縫合,塞回原位,最後縫合切口,末了打個結,宣告手術完成。
解決完一隻,母親隨手再抓一隻,如法炮製。手術過程愈來愈熟練,拔毛拔得精準,清水一盆換過一盆,縫線漂亮得像縫紉機車的。不消一個早上的光景,12隻雞治療完畢。但是牠們依舊奄奄一息地躺在雞窩裡。母親說:「你準備好飼料跟水,其他不用管。反正得了雞瘟,死了就死了,萬一活過來,就算我們撿到了。」
說起來挺神奇,下午有幾隻雞搖搖晃晃地站起來了,開始啄起飼料。又過了一個禮拜,只有一隻沒撐過恢復期,其他11隻全數康復。我看著屋頂上活碰亂跳的雞群,忍不住讚歎:「媽,妳真厲害!」
中秋節前一天,我們綁好11隻雞,串在長棍上,前面5隻,後面6隻,一顛一顛地扛到高沙市場,立即引發騷動。因為雞瘟肆虐,整個市場無雞可賣,只剩我家獨賣。蜂擁而至的客人連秤都不秤,張口就問:「這隻雞多少錢?」
我媽媽賺錢當然不會手軟,立刻提高售價,對方二話不說,爽快付錢,11隻雞瞬間秒殺。
當天晚上母子倆開心地不得了,我問我媽:「妳怎麼知道要開刀?小時候學過嗎?」
她說:「沒有啊!我沒看過,只是以前聽過老人家講,發雞瘟的時候,雞胗裡面有毒,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我突然想到殺雞的時候,都能看到雞胗,乾脆開刀試試看。」(下週待續)
——摘編自《29張當票④:千金不換的人生現場》,(麥田出版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