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國際旅遊能量 觀光論壇尋解方
第六屆臺灣觀光發展論壇10日在臺中全國飯店舉辦。在全球疫情仍嚴峻下,以「後疫觀光」為主題,針對後疫時代「如何把過去8千億出國觀光人次,有力轉為國內旅遊能量」分別就政策、產業、商機、戰略等面向,邀請多位產、官、學界研討,為臺灣觀光尋找解方。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出席開幕式時指出,面對疫情,業界有機會檢視與反思,在風險下,產業本身是否具備避險能力,以及後疫情時代,國旅應思索如何趁勢追擊、持續茁壯。他強調,以消費者的角度,由於對臺灣熟悉,不一定需要找旅行社安排旅程,但國旅還是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他提醒業者,不要停留在過去的「進香團」旅遊形式,更要切出「自由行」做不到的遊程,例如:到臺中鼎泰豐還是要大排長龍,如果能讓消費者不必排隊等候,自然能吸引更多客源。
交通部觀光局長張錫聰表示,觀光局去年發表觀光政策白皮書,宣告觀光立國、觀光主流化的發展方向。觀光局在疫情爆發之初超前部署,提早於7月推出安心旅遊方案,成效顯著。觀光局也將配合振興3.0方案,給予業者營運補貼與薪資補貼,將盡快推出2025、2030觀光願景。
「要先有與疫情長期共存的準備!」前觀光局副局長、高雄餐旅大學教授劉喜臨指出,「Change」將是未來的「新常態」,因應趨勢不斷改變,必須改變過去的經營思維模式。他以客觀數據分析,國人去年出國旅遊人次超過千萬人次,是否真能有效轉換為國旅商機?以及國人為何不愛在臺灣旅遊?如何先讓自己愛上臺灣?他強調,唯有發展優質國旅,開發深度旅遊,才能擺脫價格戰,邁向永續國旅。
國旅大爆發榮景下,身處一級戰區的墾丁,福華渡假飯店總經理張積光首先肯定政府的紓困政策與三倍券效益,他並指出疫後觀光三大警訊,包括消費市場的喜新厭舊;短視業者的坐地起價;以及產業全面轉型的策略與決心。張積光說,這波國旅爆發並未幫墾丁帶來更多效益,原因是消費者去過的次數太多,國旅須思考市場冷卻問題。
推廣部落旅遊、創意遊程的瘋馬旅行社總經理李文瑞認為,國旅業者在產品開發及資源運用的能力較弱,也欠缺美學概念,國內遊程幾乎沒人走藝術美學博物館,都走觀光工廠、體驗旅遊,有些體驗DIY是為了活動而設計,與在地人的生活脫鉤。旅行社經常優先考慮有無退佣,而非路線好不好。若先檢視產品價值,再考量成本,做出來的遊程內容就會有差別。
臺中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鄭生昌呼籲,政府應訂出旅館總量管制政策,避免供需失調,造成倒閉潮,以及加強取締非法日租套房,並輔導業者轉型與退場機制。他說,這些都仰賴資訊透明化。另在過去一段培訓時間,已建立很好產、官、學人才庫,政府應善用、介入輔導業者建立品牌,並引入5G智慧觀光,包括智慧入住櫃檯業務機等,以利因應未來疫情的不確定性,持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