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陸「去臺化」戰略 臺廠宜升級 與美掛勾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

受到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廠商朝向在地化、區域化布局,中經院第三研究所助研究員陳馨蕙博士表示,臺灣代工為主,臺廠全球供應鏈參與度最高,「重點是我們不在最頂端,只能跟著供應鏈走」,廠商要分散風險,必需增加客戶別,由於成本考量,多數中小廠商在地化區域化困難,尤其往東協布局有很多挑戰。這次疫情後,企業經營朝在地化、區域化「短鏈」架構,降低因斷鏈造成存貨與物流風險,必然成本上升,還懷抱「降低成本」思維的企業將越來越困難。

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表示,疫情後,消費行為改變更多線上需求、全球供應鏈改變,加上美中貿易戰下,世界規格分成美中兩大陣營,不管廠商在地化或區域化發展,政府立場「臺灣優先」,目前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包括台商回流已超過1兆元,今年可落實3千億左右;企業需重視「庫存」與「短鏈」發展,政府「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確保供應物資無虞,讓廠商能安心在臺投資,此外,企業必須科技數位化升級,提高競爭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醫衛產品、戰略物資與生技疫苗三大領域產業會「在地化」,美中對峙,美國去中化、中國去美化,最終極恐怕「去臺化」,台商必須要有憂患意識。

緯創和碩入股立訊  台廠加入中國隊?

有鑒於近期大陸「立訊」入局iPhone組裝,傳背後是蘋果不願放棄大陸14億人口市場,因此積極培植大陸本土組裝代工廠,讓原本只是接零星訂單的立訊從B咖變A咖,緯創、和碩入股立訊,聯手搶攻鴻海的蘋果iPhone訂單。

王健全指出,這裡面有兩種考量,就大陸龐大市場,蘋果角度來看,不能只專美於鴻海富士康,「分散備援基地」,實質上要扶植一些大陸廠商,如將來真走向「去美化」,再來就是「去臺化」,長期來說本土半導體廠扶植成功是「最後一哩路」,未來5G、AI就不用受制美國,這是終極戰略。

但其實大陸廠商比起臺廠還是差了一截,王健全認為,未來美中兩大不同系統,難以兩套並行,台灣要保有不受影響的自由,因此,臺廠要不斷升級,5G、AI科技一定要持續跟美國掛勾,不管投資併購,打入生態鏈,「當我們繼續領先大陸就沒問題了」。

延伸閱讀
仁寶:下半年業績可望回歸正常
2020年06月19日 | 4年前
臺商南遷 專家:政府可助團體戰
2020年06月16日 | 4年前
美擬推7千億基金 助美企撤離中國
2020年05月18日 | 4年前
蘋果轉移陸2成產能至印度
2020年05月13日 | 4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