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即時情緒辨識系統」 帶你深呼吸

中正大學電機系余松年教授,開發一個具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除了偵測分析病人的脈搏波形及心跳節律變化,以判斷正、負向情緒,還可以引導病人依指示做呼吸、放鬆的訓練,避免一時的情緒暴衝猝發心血管疾病而有生命危險。(中正大學提供)
中正大學電機系余松年教授,開發一個具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除了偵測分析病人的脈搏波形及心跳節律變化,以判斷正、負向情緒,還可以引導病人依指示做呼吸、放鬆的訓練,避免一時的情緒暴衝猝發心血管疾病而有生命危險。(中正大學提供)

【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

推出對人類有貢獻旳好物,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余松年開發一個具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日常照護,準確度超過八成,目前正和高醫大合作。

當病人使用這套系統,不僅能隨時在手機APP上觀察心率和情緒狀態,平時更可透過系統提供的放鬆與呼吸訓練來緩和負面情緒,避免一時的情緒暴衝造成更大的遺憾。

國外研究發現,近9成心肌梗塞病人在發病前都曾經歷生氣的情緒。「情緒緊張讓心跳變快,心率訊號產生的波形也會變得比較窄,而心情放鬆則呈現較寬的波形,代表血管放鬆。」余松年說,手指穿戴心率感測器後,打開中正團隊自行開發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APP,當感測器的光線從指腹進入,就會偵測每一次心臟收縮的血量變化,再透過藍芽把訊號傳輸到系統。

余松年表示,透過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去分析病人的脈搏波形及心跳節律變化,以判斷正、負向情緒,並在手機上顯示結果。這些過程只需要先量測短短30秒訊號,準確度超過八成,而該系統也會隨著穿戴時間不斷同步更新當下的心率和情緒。

此外,系統不只是偵測情緒,更能在察覺病人的負面情緒後,引導病人依指示做呼吸、放鬆的訓練。余松年指出,這種訓練方式是目前臨床心理師大力推薦的紓壓方法,由於這項訓練比一般呼吸的速度緩慢,讓病人重新調整自律神經系統,同時經由系統擷取訓練過程中的生理訊號,即時顯示心率、情緒是否改善。

余松年說,這套系統除了輔助醫師瞭解心血管病患的情緒狀況,及早做情緒改善,也能便利病患居家自我監測,並依照系統指示做情緒訓練,省下往返醫院的時間,提高訓練效果。

中正大學指出,余松年教授主要研究生醫訊號分析,應用於包括臨床輔助診斷、居家監測等用途。4年前,中正團隊便著手開發即時情緒辨識系統,余松年表示,去年與高醫大、交大針對心血管疾病病患共同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透過高醫大提供病人生理訊號和情緒、臨床經驗等,讓這套系統判別情緒更具可信度。

由中正大學團隊開發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不僅去年在科技部「未來科技展」展出頗受好評,也拿下該科技展的未來科技突破獎、最佳人氣技術獎,更有廠商洽談合作意願。目前中正團隊將提供3套設備,給高醫大臨床使用,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居家測試,並依使用者回饋持續優化系統功能及手機APP介面設計。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