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皮廢渣變黃金 變身牛隻飼料添加劑

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打造「農工循環基地」,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屏東縣政府提供)
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打造「農工循環基地」,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屏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以「循環經濟」為核心於台糖縣民公園打造「農工循環基地」,配合循環經濟計畫推動,農工循環基地鏈結永大食品公司與工研院,導入生態材料高值化加工技術,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

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打造「農工循環基地」,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屏東縣政府與工研院團隊攜手合作,打造「農工循環基地」,將檸檬皮廢渣再利用,開發新式牛隻飼料添加劑,並成功試量產出牛奶一批。(屏東縣政府提供)

食品、農漁產加工是屏東強項,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循環經濟就是為了化腐朽為神奇,結合工研院、屏東各大學技術,將加工後果皮等廢料製作飼料添加劑,供乳牛食用後生產出牛奶,除了廢材充分再利用,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藉由媒合產、官、學研,創造出屏東的循環產業品牌。

農工循環基地根據屏東在地生產業者的需求,進行診斷,整合屏東地區的學、研單位和工研院中分院的相關技術,專案輔導技術加值或是透過農工循環基地,交互鏈結當地的產業供應鏈變成群聚,甚至是生態系的形塑, 讓資源可以更有效的運用與加值。

屏東是農業大縣,盛產檸檬、芒果、蓮霧、鳳梨等多種水果,在水果產季過後修剪下來的廢棄枯枝每年超過6萬公噸,農民常拿來露天燃燒,造成PM2.5空氣汙染。還有,很多食品加工廠,在加工的過程中產生果皮、渣殼等剩餘物,都可藉由科技的幫助,轉化為更有價值的產品。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表示,循環經濟除可對農產品的加值加亮,更可以把原本的加工剩餘物變黃金。

屏東是檸檬生產與加工的重要地區,利用生態加值技術將其加工剩餘的檸檬皮渣,化身成友善農業資材生物炭(病蟲害防治及土壤改良)、綠色環境用藥(防蚊液、消毒殺菌等)及綠色潔淨劑等加值化產品,循環全利用。◇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