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紓困標準模糊 立委要求聚焦避免浮濫
立法院昨(4)日聯席審查「嚴重特殊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案」,對此,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召開記者會,質疑經濟部編列的200億經困特別預算,存在「名詞認定模糊」、「紓困補助失焦」、「方案空白重複」三大疑問,希望政府補助要更精準,不應浮濫補助。
對於「名詞認定模糊」部分,王婉諭表示,例如「紓困條例」第9條的「營運困難」、預算說明的「受疫情影響」及預算措施說要補助「標竿企業」,這些都涉及補助標準、對象的範圍,若這些名詞定義不清,會讓民間摸不著頭緒;此外,抵用券發放的前提標準是「疫情趨緩」時,但滿足疫情趨緩的條件要怎麼衡量,政府也應頒布標準。
她表示,根據台經院的統計,已清楚劃分了各企業被疫情影響的程度,影響最重產業有石化業、顯示器面板業、海運業、空運業、觀光業、會展業;影響次之有電腦周邊業、通訊傳播製造業、半導體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綜合商品零售業、餐飲業、證券業;不受影響產業則有食品業、紡織業、電力設備製造業、不動產業、銀行業。
她強調,既然已有如此明確的受災評估,經濟部目前卻僅以「連續兩個月營業額下滑15%就能申請補助紓困」來寬鬆認定,未來不僅可能出現因補助申請浮濫,而造成審查工作困難,更可能帶來負面的政策效果。
她以未受疫情影響的不動產業為例,只因營業額連續下滑而得到政府補助,不僅無助於紓困,反而成為助長房價的幫凶;因此主張紓困產業仍應「正向表列」。
王婉諭也拋出三大訴求,「盡速訂定辦法釐清補助標準」、「正向列表受疫情影響產業,聚焦政策投放」、「充實方案內容,避免浮濫預算」,呼籲政府應盡快提出相關辦法回應,與其廣撒補助,政府資源應聚焦受衝擊產業,才能真的挺過這次疫情對產業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