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肆虐大清王朝 康熙大帝戰痘成功

康熙大帝,宮廷畫家繪。(維基百科)
康熙大帝,宮廷畫家繪。(維基百科)

文/洪熙

大清時期,種痘技術得以推廣,這是康熙大帝全力支持的結果。

天花,在中醫中稱作「痘瘡」,這種可怕的疾病在明、清時代一如後來的肺結核一樣,讓人談虎色變。大清朝兩代皇帝,順治帝和同治帝都死於天花。康熙早年的生活也一直籠罩在天花的陰影之下。

順治帝之子玄燁,就是後來的康熙帝,出生不久,就趕上天花大流行。順治帝令其乳母將玄燁抱出紫禁城,寄住在京城西華門外的一座宅邸中「避痘」,這座府邸在雍正時代改名為福佑寺。2歲時,玄燁還是得了天花,好在他很快痊癒,躲過了這生死一劫。

然而,正如老子所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因小時出過痘,並獲得了持久免疫力,康熙順利登上了金鑾寶座。

順治共有八個兒子,長子和四子已先後夭折。順治帝22歲染上天花,病倒後開始認真考慮立太子的問題。他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認為其年稍長且賢,想立為太子。順治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則傾向於聰明好學的三皇子玄燁。

雙方意見不同。於是,順治去徵求欽天監監正、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的一句話幫順治帝很快下了決心:立三皇子玄燁為太子,理由很簡單,三皇子已出過天花,對這種可怕的疾病有了終生免疫力。

康熙深知天花對大清王朝的威脅。登基後,他在太醫院專門設立了痘診科,廣徵各地名醫;又在北京城內設立專門的「查痘章京」職位,全面負責八旗防治天花事宜,將清朝防禦天花的措施系統化、制度化。

康熙十七年(西元1678年),皇太子出痘,康熙為了親自護理太子,連續12天沒有批閱奏章。太子最終痊癒。

西元1681年,康熙帝派官員前往江西,招募種痘醫師,請他們專門負責皇子們的種痘防疫。從此,清宮中皇子種痘防天花就被作為一種制度正式確立下來。康熙帝還派種痘醫師朱純嘏前往東北和喀爾喀為滿清貴族子弟種痘。

《庭訓格言》中記載,康熙帝說:「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子,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49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癒。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哉!」

張琰和朱純嘏是同一時代的醫師,經他之手種痘的人數就高達8、9千人,其中只有2、30人不能救治,也就是說,當時的天花種痘成功率為97~98%,免疫程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

由於康熙帝採取了系統的防禦舉措,天花的蔓延,得到有效地抑制。◇
延伸閱讀
康熙帝不為人知的雜學才識
2019年06月21日 | 5年前
康熙皇帝一言 得西洋樂師心
2018年12月30日 | 5年前
少年康熙的老師——無名南士
2018年11月27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