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缺水有解 台大團隊淨水技術領先全球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嘉洪25日出席「水科技再升級,台灣技術領先國際」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記者陳柏州/攝影)
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嘉洪25日出席「水科技再升級,台灣技術領先國際」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袁世鋼/台北報導】

台灣產業5缺中的「缺水」有解方?由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計畫所支持的台大學者吳嘉文、侯嘉洪,成功開發出領先全球的「奈米孔洞碳材於高效能電容去離子系統」創新技術,可以目前技術三分之二以下的電力,達到全球最佳的淨水效果;並有望應用於民生及工業用水。

科技部25日舉行「水科技再升級,台灣技術領先國際」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介紹年輕學者的研究成果,台大化學工程學系教授吳嘉文負責開發新穎材料,再由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嘉洪負責實際應用於電容去離子系統的設立,他們整合科技部2項計畫,成功開發出領先全球的「奈米孔洞碳材於高效能電容去離子系統」。

吳嘉文指出,一般工廠廢水中含有許多重金屬離子,他們利用離子帶有正負電的特性,應用電容去離子技術,並使用奈米孔洞碳材製作成電極,對電極施加正電或負電,藉此吸附水中的帶電離子,移除鹽類或帶電的汙染物質,甚至能捕捉水中貴金屬和稀土金屬;他們的淨水技術對環境友善,節能、回收率高且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

科技部指出,電容去離子技術(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DI)在國際間被認為是具有前瞻性的潛力技術,該團隊的研究成果可以在1.2V的低電壓下操作,達到目前國際最高的電容去離子量16.2 mg/g,去離子淨水效率大於9成;過去工廠多是以電換水,消耗大量能源,他們的系統可以比現在節能1倍,淨水回收率超過8成,無論民生用水或工廠廢水再回收都可應用。

侯嘉洪則表示,這項技術從2013年研究至今,現在正從技術成熟邁向商業化階段,雖然現階段成本還是偏高,但這項潛力技術已經引起關注,團隊正在和部分高科技廠商接觸,預計需要1至3年的時間才能大量生產;未來台灣高科技用水可能面臨瓶頸,這項創新技術有助於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
自高汙染業撤資 台大估明年完成
2019年12月18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