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居高不下?小心身體正在發炎
「高血脂」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甚至完全無感,但一發生就可能急性胰臟炎、中風、心肌梗塞,這問題實在不容小覷!很多人在捐血或健康檢查的時候才發現血脂問題,但其實平常就可以透過飲食改善。
國健署統計資料,2014到2017年間,18歲以上,每5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許多人在捐血的時候發現問題,血漿呈現白色。
其實這種情況叫「乳糜血」,乳糜微粒包含三酸甘油酯、膽固醇、蛋白質,大量存在血液中,飽和脂肪攝取過多、喝酒、肝臟發炎或代謝差的人較易出現,這個就是胰臟炎警訊!
胰臟是負責消化脂肪的器官,血脂高就會傷害到胰臟,造成胰臟的突發性發炎,反覆急性胰臟炎就會成為慢性胰臟炎,光是這樣就足以致死,更不用說進展到癌王胰臟癌!
家醫科醫師吳佳鴻表示,美國國健署曾提出「治療型生活型態飲食法」並進行研究。研究指出高脂血症、心臟病患者進行該飲食治療後,可在6週之內,降低病患體內約8~10%的壞膽固醇。
執行方式除了少吃高脂肪的肉類,攝取適量的膽固醇,並補充DHA、EPA及降膽固醇食物,如酪梨、燕麥、鮭魚等,還需攝取植物固醇,阻斷人體內的固醇接收器,平日攝取三份蔬菜、兩份蔬果及水溶性膳食纖維,也不要攝取超過5克的鹽,就能降低血脂,預防日後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很多人擔心吃含油脂的食物會導致「油上加油」,但其實有高血脂、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該吃好油,像是酪梨的脂肪酸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好的脂肪,其成分與橄欖油相似,可以取代不好的飽和油脂,降低膽固醇。
吳佳鴻說:「能夠均衡地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是有益的!」另外,鰻魚富含高油Omega-3,EPA與DHA,同樣也可以保護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