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現在不愛存錢愛花錢的背後

⊙顏丹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顯示,「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今天有錢今天花完,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的被訪者比率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0.37%。

儘管只下降了不到半個百分點,但中國卻有「專家」斷言,這「意味著一部分人不再存錢,而是把錢即時花掉」。對於「一部分人」,經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採訪的「專家」都普遍認為是「95後(指1995年後出生者)」和「00後(指2000年後出生者)」這樣的「年輕一代」。一來,他們「生長於富裕時代與移動互聯網時代」;二來,他們「心態好、很自信,自然敢『買買買』」。

說中國年輕人「敢買」,這話倒是不假。就在今年3月,有陸媒發消息稱,「滙豐銀行公布的一組數據嚇呆了大夥:90後人均負債12.79萬元(人民幣,下同)」。陸媒還分析,90後高負債的原因有二:其一、「在消費水準上的『不將就』,使超前消費更加普遍」;其二、「便利多樣的借貸管道更助長了他們負債的概率」。

另據中共央行的最新統計,近1.7億名「90後」中,有4,500多萬人開通了「花唄(支付方式的一種)」。可見,中國「年輕一代」雖然「生長於富裕時代」,但自己卻並不「富裕」。他們的錢大多來自「信用卡、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

能借錢,就表示他們有償還能力嗎?對此,央行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高達797.43億元。而在9年前,這個數字還只是88.04億元。這足以表明,如今在中國,敢借錢消費與敢借債不還的年輕人都越來越多。難怪有專家疾呼,培養「良好金融素養和消費觀念」,得「從學校教育入手,從娃娃抓起」。

但問題是,給明顯不具備償還能力的年輕人提供「信用卡、互聯網消費信貸產品」,甚至讓「裸貸、套路貸、校園貸」走進校園,是學校沒教育好學生的問題嗎?事實上,這顯然只是政府為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而搞的「邪門歪道」。同時,也是由中共官方對包括年輕人在內的所有中國人的收入水平、消費能力盲目樂觀所致。

〈2018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8~34歲年輕人的月儲蓄平均為1,339元」。面對這樣的儲蓄水平,各家銀行竟然會給年輕人發放月均好幾千、甚至上萬元的貸款,這不令人匪夷所思嗎?在如此寬鬆的信貸政策的縱容下,年輕人不過度消費才怪!

給年輕人的寬鬆信貸和年輕人的過度消費,雖然從某些片面的數據來看,消費是搞上去了,但能養活的卻只是拼多多這類低端電商,以及榨菜、二鍋頭這類低端飲食公司。而為了這點消費,銀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面對著一堆壞帳不知如何處理。最終,只能更無恥地通過「上調房貸利率」,把「代價」再轉給消費者。

這也正是中國人「無錢可存」的關鍵所在。不少網友留言指出,「不是不愛存」,是「存不下了」;因為「全存給國家了啊!每月房貸1萬多呢!」儘管「房貸1萬多」不是人人都有,但中國人因貸款買房而承受著高負債,卻是不爭的事實。

2017年底,有陸媒撰文指出,「近10年數據顯示,相比存錢,中國人更愛借錢」;雖說家庭存款額增長了1.85倍,但貸款額也增長了6倍之多。「家庭貸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九成」,而「家庭貸款又以房貸為主」,並且「有部分非住房貸款違規流入樓市」。對此,有文章總結道,「加槓桿」買房僅僅是家庭沉重負擔的開始,居民買房也會「借道」短期消費貸。另外,中國人買房還會向父母、親戚、朋友借錢,「但這並沒有統計在居民的負債率中」。

在這樣一個全民舉債買房的國度,中共喉舌們不斷重申「與其他國家對比,中國儲蓄率仍然位居前列」,不知有何意義?只提「儲蓄率」,而不提「負債率」,就是在替政府粉飾太平。此外,中國人的債務與政府的狂征暴斂也是緊密相關的。

在持續攀升的房價中,僅稅費就占到了六成以上。而其中,近四成是所謂的「土地出讓金」。本屬於人民的土地,如今卻讓人民付「出讓金」,還只能「出讓」70年,這哪是政府徵稅,簡直就是強盜搶劫。

中共這個已被國際社會認定的「流氓政權」本就是一個欺世大盜。它先陰謀篡權、占領權力高地;再以「共同富裕」為誘餌,欺騙善良民眾、將其私有財產納為己有。從私有到公有、再從國有到黨有,中共是在想方設法把中國民眾都變成真正的「無產者」。在共產主義謊言下,在極權暴政的淫威下,中國人一無麵包、二無自由,其實是早已註定的結局。而在這個「黨富民窮」的中國,別說存錢、花錢了,被剝奪了私有財產的中國人哪有底氣談錢呢?◇

延伸閱讀
陸銀去年新增貸款 一半流向房市
2019年04月08日 | 5年前
新年首日 陸香客寺廟祈福
2019年01月02日 | 6年前
西方人眼中的中日韓從商習慣
2017年03月24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