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共高層權鬥白熱化
外媒報導,中共領導層內部對美國提出的結構性改革要求存在的抵觸情緒,有「投降派」與「強硬派」之分。專家表示,中共領導人面臨的不是說服哪派的問題,而是任何個人或派系都面臨同一個選擇——「保黨」還是「棄黨」。
《華爾街日報》週一(7月1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在5月13日、由20多名中共高層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批評了擬議中的美中協議。知情人士稱,韓正及其他中共高級領導人對美國的一項堅持尤為不滿,即美國不會因中共承諾改變,就取消關稅。
報導說,5月美中談判陷入僵局後,美國針對中方的嚴厲行動,使北京在進一步讓步的態度上更加堅定。習近平雖然掌控了權力,但他仍然需要在中共官僚機構內部打造共識,而且不能向華盛頓做出被認為是妥協的舉措。
是否改革?中共官員分兩派
在5月的政治局會議後,中共官媒發動的一波宣傳攻勢已在中國國內將貿易談判僵局的責任全部推給美方,一些官方媒體將主張與美國達成交易的人稱為「投降派」。
《華日》報導,中共內部對美國所提要求的反對聲浪越來越大。此前一些經濟機構已開始討論如何基於「競爭中性」概念,為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國公司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撤銷國有企業的優待。
「競爭中性」是川普政府包含在《美墨加自貿協定》中的概念。但知情人士稱,一些負責監督國有企業及占主導地位的關鍵行業官員反對「競爭中性」的概念,稱這是西方的行事方式,不適合中國。
唯一對這一概念表示歡迎的是金融監管機構,該機構認為,允許外國投資者多參與銀行等金融領域,可能有助於提高整個行業的競爭力。
中共官方媒體報導這次川習會時,沒有提及川普對華為的決定或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消息,這通常表明中共政府希望控制消息在國內造成的影響。
分析師普遍認為,這項交易對中共而言,基本上算不上勝利。從美中迄今透露的談判結果來看,美國前面加的稅沒減少,只是後續暫時不再加;華為也是暫時性部分解禁,也算緩解美企的遊說壓力;加上川普跟金正恩「意外」邊境約見,讓中共北韓牌再次失效。此外,中方同意購買美國農產品,這讓川普的政治壓力減輕了很多。
中共權鬥實為保黨或棄黨
中國問題專家橫河表示,用西方的觀念來看待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似乎總有一派是改革派,對面則是保守派(強硬派、反對派)。
橫河分析,所謂的強硬派,也是中共內外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它們和所謂的改革派一樣也有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只是表現不同而已,它們的全部利益來自中國經濟的開放,即使是很不全面的自由經濟。
而它們所要的那種強勢的中國,實際上就是這些超級權勢集團全面控制的中國,但對美強硬只會削弱而不是強化它們的經濟基礎,而且加劇兩極分化和社會動盪最終也會傷及它們自己的利益。
橫河說,中共原來的改革之路已經走不通了,深化改革就是動中共的統治基礎,因此G20後,「習近平面臨的不是說服哪派的問題,而是中國任何個人或派系面臨的,實質是保黨還是棄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