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反紅媒 學者:中共壓迫引港台反彈
對於香港反送中運動點燃台灣反紅媒活動,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20日出席「從香港反送中遊行 看一國兩制在港施行的挑戰與困境」座談會時指出,港台長期存在中國(共)對港、台的壓迫、兼併、融合等因素,社會早就有很多不滿。《送中條例》觸及香港人底線,引發全港一致反彈,然後又擴散到原本已在臨界點的台灣,也一起點燃台灣,形成港台兩個社會集體反彈。
吳叡人表示,香港反送中運動背後,後雨傘時期的強制鎮壓與強制中港融合因素,已觸及香港人最後底線,而《送中條例》只是短期導火線。反送中運動真正深層的不滿是過去3年後雨傘時代,北京跟香港政府對香港民間社會、民主運動的鎮壓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因為《送中條例》涉及全港,包含經濟方面商界人士的共同利益,所以史無前例的把香港團結起來。
台灣情況非常類似,吳叡人說,台灣也累積非常久了,這幾年來民間社會都有反擊。反媒體壟斷為什麼可以擋住當初(旺中)對壹傳媒的併購,這就表示台灣社會不是沒有累積,而是因為紅色滲透是漸進滲透,台灣社會也要經過長期累積才有辦法反擊。
吳叡人表示,如果要說香港反送中運動對台灣有什麼影響,深層的原因就是中國對台灣的滲透老早就存在,台灣社會對這不滿還有警覺也老早都存在。這兩年尤其去年底經濟民粹主義興起,台灣社會面臨經濟轉型、經濟分配的問題,短期內被經濟論證說服與影響,但香港因素一瞬間就把台灣民間社會的警覺、不滿推過臨界點。
吳叡人指出,中研院社會所民調早就顯示,從3年前開始,台灣人對主權的關懷已經超過經濟關懷,且成長期趨勢。港台之間都存在中國長期對港台的壓迫、兼併、融合等因素,社會老早就存在很多不滿,而這次事件,一方面在香港突破了底線,因此引發全港一致的反彈,然後又擴散到原本已在臨界點的台灣,所以也一起點燃台灣。
關於623反紅媒遊行,吳叡人認為,台灣的政界事實上是後知後覺。台灣社會老早就知道,而且也已行動。台灣的大學生已經有新一波學生運動出現,早已經有200、300個大學生團體組成反造神媒體運動,而且已經進行長期的組織化,最近看到的學生動員不是突然之間冒出來的。
吳叡人表示,不要一直看表層政治人物的動作,要看整個台灣社會對這件事情的反應與努力。如果沒有香港社會長期的醞釀,如果沒有台灣社會本身長期的努力,一個短期政治人物的操作與號召,是不可能達到那麼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