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真的威力——《魔劍少年》觀後感

人要堅守善,不在敗壞的世道中隨波逐流,能夠做個真誠、善良、寬容的人,必會獲得上天的眷顧,成為王者,引領同儕乃至社會朝向正面發展。(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人要堅守善,不在敗壞的世道中隨波逐流,能夠做個真誠、善良、寬容的人,必會獲得上天的眷顧,成為王者,引領同儕乃至社會朝向正面發展。(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文/張卉中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睿智的老靈魂,同時,每個長者也都存有赤子之心」,在飛越太平洋的航班上觀賞電影《魔劍少年》(The Kid Who Would Be King),劇中此言令人觸動。於世道敗壞的當今,它為世人點燃心光,照亮了前行的路。

千百年前曾統治不列顛的亞瑟王,人品敦厚高尚,當初在國家失去方向群龍無首之際,化敵為友,與追隨他的騎士,列席於象徵平起平坐的圓桌,摒除私心,共議國是。亞瑟王成為一代明君,其所樹立的圓桌騎士精神成為英國立國之本。

千百年後,當不列顛國面臨傾覆時,亞瑟王應流傳久遠的預言,重返人間,再度拔出石中劍,成為王者,欲拯救其子民。

雖然他化身為亞歷山大,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遭霸凌的中學生,他牢記圓桌騎士精神,授予好友爵位,兩人互相扶持,摒除私心,與霸凌他們的同學化敵為友,同樣授予爵位,共同對付要毀滅人類的惡魔甘娜。然而,那兩位新夥伴卻在中途故態復萌,自私自利,撒謊、霸凌,並奪走寶劍,他們還認為這就是世道,改變不了。

在打鬥爭奪中,寶劍斷了,他們覺得自己不配當騎士,亞歷山大卻包容並加以挽留,規勸他們,不要害怕自己一文不值而自暴自棄,世道是可以改變的。當下,完好如初的寶劍再度從湖中冒出,於是他們遵從天意,團結一致,遵守騎士精神,平起平坐,注重名譽,不撒謊,不屈不撓。

亞瑟王應流傳久遠的預言,重返人間,再度拔出石中劍,成為王者,欲拯救其子民。(二十世紀福斯提供)亞瑟王應流傳久遠的預言,重返人間,再度拔出石中劍,成為王者,欲拯救其子民。(二十世紀福斯提供)

而亞歷山大本身,由於母親捏造父親聖潔形象,並偽稱留給他童書《亞瑟王》一事,因失落而心生怨恨,經自省也轉而體諒母親用心良苦,再度回歸對母親的敬愛,圓滿了騎士的誓言,從而在一場如真似幻的戰爭中,領導全校的孩子,打敗了惡魔甘娜。

亞歷山大說,雖然我們戰勝了,但英國仍是原樣,而我們只是小孩,又能怎樣呢?此時,亞瑟王的守護神,形象多變的魔法師梅林長者現身了,說道:「每個孩子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睿智的老靈魂,同時,每個長者也都存有赤子之心。」

梅林告訴亞歷山大和他的隨從,國家需要領袖,雖然今後所要面對的形式非同往常,不再面對惡魔甘娜,不再以騎士的形式作戰,不再用到寶劍,但仍有硬仗要打,只要深知寶劍的意義,明白自己的理想,為別人的利益而戰,成為忠誠高尚的人,成為真正的圓桌騎士就行。

梅林並對亞歷山大說,你現在已經是王者,不再是追隨者了,你可憑著自己那顆心,憑著你的高尚道德,去改寫那本你一向所效法的《亞瑟王》。你和你的追隨者將成為國家未來優秀的領導人。

其實,不論是遠古的亞瑟王或當今的亞歷山大,包括他們所面對的臣眾與惡魔,以及種種的際遇,可說是人心的縮影,也是人心的投射,每個人都得去面對類似的處境。

《魔劍少年》表明了人心善惡同在,人要堅守善,不在敗壞的世道中隨波逐流,能夠做個真誠、善良、寬容的人,必會獲得上天的眷顧,成為王者,引領同儕乃至社會朝向正面發展。◇

 

延伸閱讀
美執法官:善行比罰單更有用
2018年10月08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