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巴金森氏症 中榮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中榮啟動二期臨床試驗醫療團隊,包括張繼森副院長(中)、何應瑞教授(左2)、張鳴宏醫師(右2)。(台中榮總提供)
中榮啟動二期臨床試驗醫療團隊,包括張繼森副院長(中)、何應瑞教授(左2)、張鳴宏醫師(右2)。(台中榮總提供)

【記者賴瑞 /台中報導】

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繼童綜合醫院在今年1月啟動一項由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之治療巴金森氏症二期臨床試驗後,台中榮總於17日亦啟動新藥「頭孢曲松」的臨床試驗,期待為這項疾病帶來治療曙光。

台中榮總神經內科主任張鳴宏醫師擁有20年臨床經驗,更在醫學大學任教專研神經電氣生理學,積極為巴金森氏症及其他神經相關疾病開發更好的治療方法。張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已經在文獻中被記載超過200年了,這個疾病的症狀依舊,近年來患病人數急速增加,然而治療方法尚待突破,因此他積極推動這項新藥臨床試驗。

這項醫藥技術是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歷經十數年的研究成果,臨床前試驗證實不但可以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症狀、減緩神經退化,甚至可以促進腦部神經新生,補充新的細胞。這項研究成果不但獲得國際學術媒體關注,也獲得許多國家的專利。

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從2004年的每10萬人口約有85位患者,到2011年這個數值增加將近一倍(為150人);其中以60歲以上的民眾是罹患此疾病的高風險群,當年齡增高到70歲的時候,患病率增加為10倍。

由於人口結構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如果沒有開發出更好的治療藥物,巴金森氏症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將更加劇烈。

目前國內共有五所醫院(台中榮總、台大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童綜合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同步執行這項臨床試驗。由主治醫師會診查患者,評估其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並以MRI及TRODA神經影像評估腦部構造與功能,在試驗中採用磁量科技所提供最新的IMR技術測量患者血液中的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及類澱粉樣蛋白(A-beta),以評估疾病之嚴重程度與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
巴金森氏症是腸胃道的疾病嗎?
2017年01月24日 | 8年前
成人睡夢大叫 巴金森前兆
2016年10月1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