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主因! 5成人體內有•醫師教你防治

幽門螺旋桿菌又稱幽門桿菌,被發現在胃、口腔牙齒牙菌斑、患者的糞便中。(Fotolia)
幽門螺旋桿菌又稱幽門桿菌,被發現在胃、口腔牙齒牙菌斑、患者的糞便中。(Fotolia)

文/林旭華(家醫科醫師)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很神奇的能生長在強酸環境下的胃部黏膜層的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細菌,可產生尿素酶 (urease) 分解尿素形成氨,來中和胃酸,在胃裡存活下來。在1984年由澳洲的學者馬歇爾與華倫,共同發現幽門桿菌是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主因,二位學者因此在2005年得到諾貝爾醫學獎。

幽門螺旋桿菌又稱幽門桿菌,被發現在胃、口腔牙齒牙菌斑、患者的糞便中。感染的途徑,可以說是經手、口、糞或唾液傳染。我們的雙手在日常生活中什麼都能做,也就什麼都能觸摸,最常見就是共用滑鼠、鍵盤、杯子、湯瓢、自助餐夾子、共食,或觸碰電梯按鈕、馬桶沖水按鍵、推門的門把,或數鈔票、銅板,或接吻、共享飲料的吸管等,感染危機無所不在。當您忘了洗手直接進食,就有可能將幽門螺旋桿菌吃進胃內。

雙手在日常生活中什麼都能做,也就什麼都能觸摸,當您忘了洗手直接進食,就有可能將幽門螺旋桿菌吃進胃內。(Fotolia)雙手在日常生活中什麼都能做,也就什麼都能觸摸,當您忘了洗手直接進食,就有可能將幽門螺旋桿菌吃進胃內。(Fotolia)

難怪當患者問:「我是怎麼感染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有醫師直接了當地回答:「最有可能是不小心吃到別人的大便!」

幽門螺旋桿菌致多種胃病

大部分的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胃淋巴癌的主凶,都是幽門螺旋桿菌,它可以說是大多數消化道疾病的禍首。

若是已經從「慢性胃炎」發展成「萎縮性胃炎」,則得到胃癌的機率就上升到 16倍之多。(Fotolia)若是已經從「慢性胃炎」發展成「萎縮性胃炎」,則得到胃癌的機率就上升到 16倍之多。(Fotolia)

研究發現,在臺灣約50%成年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編者註:中國大陸也約為50%)。罹患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有 75~100%感染;胃潰瘍及胃癌則有70~80%感染。

但反過來講,感染不等於發病,因為約80%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終其一生並不會有症狀。

胃癌風險增至2~6倍

這種感染一般發生在年輕時,幽門螺旋桿菌進入人體胃部後,開始生存繁殖,這會造成急性或慢性發炎。經過數十年後,胃腺體萎縮或消失,或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取代,於是形成萎縮性胃炎,最後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

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飲食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或喜歡煙燻或鹽漬食物,含硝酸鹽或太鹹的食物等。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則可降低胃癌的發生。非飲食因素中則包括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炎、吸菸、胃切除術後、放射線暴露、血型A型、成人惡性貧血及生活壓力等。所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只是罹患胃癌的協同因子之一,不須恐慌。

胃癌的危險因子中,飲食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或喜歡煙燻或鹽漬食物,含硝酸鹽或太鹹的食物等。(Fotolia)胃癌的危險因子中,飲食因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或喜歡煙燻或鹽漬食物,含硝酸鹽或太鹹的食物等。(Fotolia)

也就是說,並非有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就一定會得到癌症。因為胃癌是多重因素造成,只能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日後胃癌發生率是未感染者的2~6倍。若是已經從「慢性胃炎」發展成「萎縮性胃炎」,則得到胃癌的機率就上升到16倍之多。

4大症狀 當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當身體出現如下四個症狀,可能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1. 消化不良,譬如易飽、脹氣、溢酸、鼓鳴、大便不成形、排便不規律。

2. 口臭。

3. 經常飢餓、易流口水,在排除甲亢、糖尿病後,要考慮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4. 上腹痛、身體突然消瘦或出現貧血。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

如下兩類方法可以檢測體內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侵襲性檢查法

胃鏡檢查時,同時在胃前庭幽門處做組織切片,經由染色或是細菌培養確定有無幽門螺旋桿菌。

血清學檢查:驗血,主要是看血清中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抗體。

非侵襲性檢查法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如果病患不想做侵入性的胃鏡檢查,可以選擇做此項檢查,這是醫院最常用來偵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且檢查準確度不亞於切片。

糞便檢查: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偵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準確度不如「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但是執行較容易,適合做大規模的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需要治療嗎?

一般健康檢查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做治療嗎?目前醫界並沒有一定非要將幽門螺旋桿菌滅掉不可,它是可以與人體共存的。因為感染並不一定有症狀,也不一定會胃痛。

建議以下三種情況應該積極治療:

1. 有症狀:腹痛、腹脹、噁心、嘔吐,或胃鏡發現有慢性胃炎、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炎。

2. 有胃癌家族史。

3. 長期服用藥物如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易導致潰瘍發生,建議積極治療。

一般健康檢查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做治療嗎?(Fotolia)一般健康檢查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需要做治療嗎?(Fotolia)

幽門螺旋桿菌採取「三合一療法」治療。主要為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加上兩種抗生素。三種藥物每日服用2次,連續服用1~2週可達到約80%的根除率。

醫師通常會以「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來確定幽門螺旋桿菌是否仍存在,如果第一線治療失敗,便會更換其他抗生素進行第二線治療。至於日後是否復發或再感染,則是取決個人衛生和預防的功夫了。

注意3點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近年來,胃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推測可能與飲食、環境因素相關,例如年輕人愛吃麻辣鍋、燒烤食物、喝酒、飲食西化,許多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加上壓力、熬夜、失眠等多種因素。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並不難,注意三個方面:

餵食小孩時會先在嘴裡咀嚼一下,再餵給小孩子吃,這是應該要積極宣導避免的感染途徑。(Fotolia)餵食小孩時會先在嘴裡咀嚼一下,再餵給小孩子吃,這是應該要積極宣導避免的感染途徑。(Fotolia)

1. 個人清潔:了解正確的洗手方法,如廁後要洗淨手;保持口腔健康。

2. 飲食衛生:用餐時注意餐具的清潔,共餐時使用公筷母匙,預防傳染。

3. 避免群聚感染:家庭中父母感染給子女的機率較高,例如餵食小孩時會先在嘴裡咀嚼一下,再餵給小孩子吃,這是應該要積極宣導避免的感染途徑。◇

 

延伸閱讀
保胃3招 遠離胃癌風險
2018年12月28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