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沙盒實驗 金管會擬設3千萬門檻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31日出席金融科技論壇表示,立法院2017年底通過監理沙盒條例,去年金管會開放監理沙盒實驗申請,截至目前為止有3件通過。另外,金管會正研擬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管理辦法,預計將曝險金額門檻定在新台幣3千萬元,未達門檻可免進入監理沙盒。
顧立雄表示,面對金融科技所帶來的變革,金管會持開放、接納的態度,順勢而為,並以「主動了解創新商品」、「鼓勵創新」以及「採科技中立原則」三項策略做好準備。
顧立雄說明,首先是成立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主動了解創新產品,並辨識相關風險,再進一步決定監理政策。其次是「負責任的創新」政策,強調創新開放、風險預防並重。
第三,是科技中立原則,創新實驗不管使用什麼新科技,金管會都會從金融業務的本質來決定監理措施。有創新業者認為洗錢防制辦法過度嚴格,但金管會針對創新都導向「有限證照」概念,會根據證照的業務範圍及風險高低,決定相應洗錢防制的深度及廣度。
STO小型交易所
針對虛擬貨幣管理,金管會跟上國際趨勢,計畫以STO來納管首次代幣發行(ICO),相關規範將於6月公布。金管會表示,STO曝險金額在新台幣3千萬元以下者,可豁免、不須進入金融監理沙盒;但3千萬元以上者,則須進入沙盒做創新實驗。他說:「因為現在監理沙盒的總曝險金額不可以超過新台幣1億,可以再放寬到2億,在3千萬以上到2億中間,我們希望進入沙盒來進行實驗。」
換言之,若曝險金額達新台幣3千萬元以上,須進金融監理沙盒實驗,若實驗成功後,就會修法核發「另類執照」,成為STO小型交易所。不過顧強調,3千萬元門檻只是初步規劃,4月將召開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