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提刺激經濟新政 外媒:自相矛盾
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5日在中共人大會議上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吿中,提出了控制總體債務增長、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提高對小企業放貸規模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但有外媒認為,這些政策聽起來似乎要求太多且有些自相矛盾。
李克強在5日的中共人大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強調風險與危機並稱形勢嚴峻、經濟出現下行壓力等。提出了控制總體債務增長、減稅、加快政府債券發行和提高對小企業的放貸規模等刺激政策。
但《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共要在不加快整體信貸增長的情況下,要求銀行向小企業發放更多貸款,這幾乎不可能做到。如果要大幅提升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就需要增強銀行系統流動性,以免利率上升而進一步阻礙經濟增長。這意味著要推出更多貨幣寬鬆措施,金融環境總體無疑將日趨寬鬆。
中共今年允許地方當局發行2.15兆元(人民幣,下同)的專項債券,較2018年高出近60%(此類債券通常用於為基礎設施融資)。所有這些新的政府債券將需要買家,這意味著銀行業流動性將會提高,原因是銀行持有幾乎所有中國市政債券。
而且,李克強在報告中說總體信貸增速應該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保持一致,而今年GDP似乎必定會進一步放緩,這意味著目前約為10%的總體信貸增速也需要進一步下降。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共既要發行大量新政府債券,同時又希望以某種方式神奇地遏制經濟增長放緩勢頭,在這種情況下,中共當局不太可能有餘地實施更緊縮的貨幣政策。
所以,中共當局一方面要促增長和擴大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另一方面要控制整體債務水平。造成的結果可能是,中共當局或在今年下半年某個時候推出刺激措施,其力度相對以往標準要弱一些,但仍足以導致整體槓桿加大,而經濟充其量也只會微弱復甦。
報導認為,中共仍在堅持相互矛盾的目標,這些政策最終將難以實現。
另外,就報告中提出的減稅以刺激經濟的做法,外界也多持懷疑態度。以2018年為例,中共在2018年聲稱全年為企業減稅1.3兆元以上,但是,2018年全年稅收收入為15.6兆元,同比增長8.3%。有業界人士質疑,既然減稅了,財政稅收減少才對,怎麼反倒增加了呢。所以,今年中共喊減稅,是否真減了還要再看看。
海外評論人士文昭也表示,中共的行政系統人員不減少,只喊減稅是堅持不了多一會的。因為人員就在那裡,開銷不會減少,時間一長,地方當局肯定堅持不住,就要通過各種辦法把減少的稅收再加回來。要正真減稅,一個要精簡機構,一個要減少地方政府的權力。現在,民企都歸地方管理,它隨便找個什麼名目就可以向企業攤派,企業又不敢不聽。時間長了就有可能造成企業向政府上交的開支不僅沒減少反而增多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曲星對前景「心裡不踏實」。他說:「減稅這麼大的幅度,民生這麼大的投入,發行國債、壓縮三公經費,可持續性究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