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護理人員 都是生命鬥士的後盾

台北榮總兒童加護中心護理長郭玲娟。(施芝吟/攝影)
台北榮總兒童加護中心護理長郭玲娟。(施芝吟/攝影)

文/施芝吟

臺北榮總兒童加護中心護理長郭玲娟原本是在心臟科服務的她,突然被調到兒童加護病房,看到許多早產兒或是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一出生全身就插滿管子,受盡疾病的折磨,讓她難過到萌生退意。

但當時的護理長告訴她:「這個工作具有挑戰性,同時看到生命的韌性,尤其是病情嚴重,家屬不放棄,而孩子們也展現出堅強的生存鬥志,我們又怎能不發揮專業的醫療所長,幫助他們度過生死難關?」當下,郭玲娟深刻了解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心態也產生轉變。

郭玲娟表示,通常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幼兒,很多需要仰賴接受器官移植才能獲得生存的希望,他們所需的器官多半也只能由幼兒捐贈。可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即使是到了沒有救治機會的時刻,除非父母有器捐的意願或想法,否則醫護人員真的很難開口勸募器官。

「一個孩子的離開,可以讓更多孩子活下去」,郭玲娟眼見許多孩子苦苦等待器官移植卻機會渺茫,多年來她致力推動器官勸募,幫助更多病童重獲新生。

符合器捐條件的幼兒大多是突如其來的車禍、溺水、腦出血,父母原本就無法接受孩子的處境,更別說是把孩子的器官捐出去,「器捐就像割了父母心頭的一塊肉」, 讓勸募工作難上加難,等到器官移植救命機會的孩子也就更少了。

郭玲娟分享:「曾經有個罹患骨肉瘤的孩子,10歲發病,他對於疾病很樂觀,在兒童加護中心時和我們聊到,如果離開時希望能夠捐出眼角膜,幫助其他人。但他並沒有和父母提過這個想法,所以當他的狀況很不好時,我們將這個心願告訴他母親,母親第一時間無法接受。直到後來姐姐也很希望能完成弟弟最後的遺願,不斷與父母溝通勸說,最後家人才同意。」

在姐姐不斷溝通下,媽媽總算在孩子過世1個多小時後點頭,但器捐必須抽血才能配對,這時血液早已凝固,幾乎不可能抽到血,醫護人員到孩子的大體旁,告訴他「如果你想完成這個遺願,請給我們一些血液檢體」,竟順利抽出血液,捐贈完成後,媽媽也為完成孩子心願感到欣慰。

最後,郭玲娟說,「勸募是讓我的孩子在活下去,雖然有一個孩子離開了,但是這孩子的生命可以造福更多孩子,對我來說是更大的鼓舞。當生命結束,實際上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發展。」

延伸閱讀
用重生的喜樂 弭平傷痛
2019年02月24日 | 5年前
愛的決定 點亮無數生命
2019年02月24日 | 5年前
童吃麵包易患癌?中科協速刪文
2019年02月12日 | 5年前
越南逮捕5嫌 破獲跨國賣腎集團
2019年02月01日 | 5年前
他們的生命之旅
2019年01月15日 | 5年前
與右手離別(下)
2018年12月22日 | 5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