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清拿得準 高大智慧機器手臂也會選土豆

高雄大學開發智慧影像辨識功能機器手臂,體現AI應用最後一哩路。圖:高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左二)、高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洪宗貝(右一)、高大校長王學亮(右二)。 (記者方金媛/攝影)
高雄大學開發智慧影像辨識功能機器手臂,體現AI應用最後一哩路。圖:高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左二)、高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洪宗貝(右一)、高大校長王學亮(右二)。 (記者方金媛/攝影)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
這是AI的時代,而AI最後一哩路,就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國立高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吳志宏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架構,開發具智慧影像辨識功能的機器手臂,能聰明分辨不同物體,並自動夾取分類,目前已能辨識夾取蔬果作物、螺絲扣件、生產仿生膠帶等,體現多方應用價值。

吳志宏表示,傳統型機械手臂可協助產業大量生產,但其控制程式多半是寫死的,有固定套路且需依序執行,若臨時改變標的物、數量或位置就可能導致停擺當機;高大智慧機器手臂展現軟硬體整合成果,手臂(硬體)導入AI訓練(軟體)後,只要標的物在視線範圍內,不須刻意定位,即可自動夾取分類。

吳志宏說,機器手臂聰明靈活的關鍵是搭載高解析度攝影鏡頭,並透過Deep Learning技術架構自主開發專屬影像辨識技術,包括建立物體「標準影像資料庫」與「通用計算模型」,教導手臂認識及夾取物體。此外,現在更導入聲控功能,能使機器手臂更聰明、更人性化。

吳志宏強調,高大智慧機器手臂應用於工業生產,能大幅提升產線精度與彈性,如配合高雄扣件產業需求,智慧機器手臂可百分之百正確分類出不同頭型、長短的螺絲螺帽,並可進一步訓練檢測品質提高良率;農業上,可協助採摘水果;生活應用上,機器手臂已學會辨識蘋果、花生、蒜頭、栗子,即便混雜排列仍可一一夾取分類。

吳志宏補充,此技術也可應用在服務型機器人,推廣至居家照護輔助,如幫助長輩端水、陪伴下棋等;此外,團隊也與高大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合作,將機器手臂導入仿生無膠膠帶(章魚腳)製程,取代人工既省時又更精準。◇

延伸閱讀
中共官媒推AI主播 人假音也假
2018年11月13日 | 5年前
共創AI生技醫療 台大、史丹佛簽MOU
2018年09月17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