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躉購費率砍一成 KPMG籲釐清配套

KPMG安侯建業綠能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記者郭曜榮/攝影)
KPMG安侯建業綠能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記者郭曜榮/攝影)

【記者郭曜榮/台北報導】

經濟部上月底預告明年度太陽光電躉售費率,調降幅度超過10%,引發業者反彈。對此,KPMG安侯建業綠能產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4日表示,可以看到「企業認購再生能源合約」(Corporate PPA),未來將逐步取代FiT(躉購費率)機制。

經濟部11月29日預告明年度太陽光電躉售費率,其中地面型太陽能降到每度新台幣3.7728元,調降幅度12.15%;水面型太陽光電降為每度4.1665元,降幅11.16%,並取消階梯式費率機制、採用單一費率。

KPMG安侯企業管理公司4日與台灣德國萊因共同主辦「2018太陽光電投融資與風險控制論壇」,陳文正指出,雖然公投以核養綠過關,但綠能缺口仍在,據他個人了解,「綠能缺口蠻大」,主要是天然氣第三加氣站未完成是最大缺口,而核一、核二、核三又有核廢料處理問題,短期內核三延役較有機會,核一、核二若干年後應會正式除役。

他提到,這次躉購費率會大幅異動,顯示政府希望未來能走向「企業認購再生能源合約」,而不是用補貼的方式,問題是該配套在政策上並未明確讓民眾了解,導致民間會有疑慮。

此外,陳文正說,綠能不只有補足缺口的問題,還因為目前已有137家自願性業者加入「再生能源倡議行動(RE100)」,台灣多數廠商是其供應商,例如台積電,因此也會被要求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

德國萊因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王秀雲也表示,雖然公投結果公布後令人心頭一震,但目前品牌商都會強制要求供應鏈採購一定比率的綠電,意即綠電不只是因應人民用電需求,也跟經濟連結在一起,成為供應商是否合格的條件之一,因此對台灣來說,「綠電已沒辦法走回頭路」。◇

延伸閱讀
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 降至5.1元
2018年11月29日 | 6年前
北市「追日計畫」7年回收成本
2018年02月20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