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 罹患卵巢癌機率高

過去1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123RF)
過去1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一名40餘歲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史達10年,患者原以為是女性普遍疾病,直到摸到下腹有硬塊,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卵巢癌第三期,經手術與化學治療,病情獲得控制。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另外,年齡、腫瘤大小和卵巢癌的發生率、嚴重度均不是正相關,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分析院內近3年卵巢癌治療病例,結果發現,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率達25%,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卵巢癌有高度關聯性,與國外研究吻合。

國外研究指出,卵巢癌的發病率為每年10萬名女性中約12.1人,而醫界普遍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卵巢癌中,類子宮內膜癌、明亮細胞癌等兩類癌症的高風險因子,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罹患上述兩類癌症的風險,比非子宮內膜異位症者高出四倍。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123RF)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務必長期追蹤,不要因為年輕或腫瘤小而輕忽。(123RF)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分析報告也突顯台灣卵巢癌患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依據衛福部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為52歲,而北醫附醫最新院內數據則是48歲,較國外的年齡中位數63歲足足少了15歲,而且40歲以下年輕病患就占了20%,最年輕的患者只有20歲。

北醫附醫婦產部最近收治一名24歲患者因生理期腹脹、腹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兩邊卵巢各有5公分巧克力囊腫及1.5公分的囊腫,醫師手術取出化驗確認後反而1.5公分的囊腫是卵巢癌。

劉偉民指出,許多人認為中高齡女性才需要注意卵巢癌,有些患者則擔心影響生育能力,小腫瘤暫時不治療先拚生孩子,但年齡、腫瘤大小並非罹癌以及癌症嚴重度的關鍵,腫瘤小也可能屬於晚期,北醫附醫婦產部臨床上曾遇過病患腫瘤大小只有0.7公分,但經病理化驗發現淋巴已有轉移。 

他提醒,若在過去1年內出現腹痛、腹脹、易飽足、頻尿急尿感等情形應盡速就醫;卵巢癌治療包括手術切除再搭配術後化療,以及標靶藥物,建議患者可依照年齡、癌症期別、生育需求,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組合。晚期卵巢癌存活率低,但若能早期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提升至九成以上。◇

延伸閱讀
卵巢癌的檢查方法
2018年09月09日 | 6年前
長期腹脹腹瀉 可能是卵巢癌
2018年09月05日 | 6年前
子宮內膜異位的危害
2018年09月02日 | 6年前
卵巢癌先減積再化療 患者多活15年
2018年05月09日 | 6年前
嬌生被控產品致癌 上訴逆轉免賠
2017年10月18日 | 7年前
認識子宮內膜異位
2017年08月23日 | 7年前
婦稱用爽身粉罹癌 嬌生被判賠33億
2017年05月05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