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走近川普——企業家治國 務實兌承諾 (4-2)
作風二:了解人民需求 施政以民為本
川普施政的一項重要特點,就是以人民需求為首要依歸。
川普從小追隨父親巡視建築工地、向大樓租客收房租,生活中經常接觸社會底層的外來移民與藍領勞工,因此他相當清楚普羅百姓的民生需求。
人民需要就業機會與提高收入,川普積極對外招商,鼓勵「投資美國」、「美國製造」。
人民需要國家安全,川普擴大募兵、重建軍力、革新國防裝備。
人民需要社會安全、身心健康,川普力排眾議收緊移民政策、修築邊境牆、查緝外來黑幫與毒品。
人民需要便利的環境來經營事業,川普大幅鬆綁政府管制、加速政府審批流程,為中小企業創造友善的經商環境。
川普不唱曲高和寡的精英高調,不搞譁眾取寵的「政治正確」,而是務實地了解民眾需求,運用百姓交付他的權力,全心為他們打拚圓夢。
川普彷彿將美國當成企業在營運,而每位選民都是股東,川普盡心盡力參考股東的建議與需求來經營企業,讓企業良性循環、長治久安,為股東爭取最大的獲利,為每一位股東盡責。
「我們把權力從華府移交出來,還給你們,美國人民。」回顧川普的就職演說,再次印證他的言行如一。
作風三:跳出精英思維 與平民百姓溝通
2016年總統大選,川普在不被看好的情勢下,讓眾人跌破眼鏡,逆轉勝出。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不禁驚歎地說道:「這是我人生中見過最不可思議的政治成就。」他認為,川普的勝選關鍵在於他「能用其他人做不來的方式與人民溝通聯繫」。
的確,川普雖貴為億萬富豪,但卻能與普羅百姓溝通無阻。仔細閱讀川普的書籍,或聆聽他的演講,川普總是用淺顯易懂的字詞,達成最理想的溝通效果。
前國會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認為,川普跟隨父親工作的成長經驗與他長年在工地裡奔忙,讓他更了解勞工階層,也給他們帶來一種親和力與安定感,「他有著與美國百姓溝通的第六感」。
事實上,回顧川普的競選演講,總是用一般民眾能理解的平民語言與語氣來寫,故能喚起廣泛共鳴;而希拉蕊的演講,卻是用精英語言來寫,共鳴相對有限。
有趣的是,川普多用「我們」(we)一詞來演說;但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卻總是提到「我」(I)。某次活動的演講中,歐巴馬足足用了79次「我」;反觀川普的就職演說,用了50次「我們」。
當其他政客一味強調自己,川普卻一再強調「我們」。他把自己與廣大選民聯繫起來,與他們站在一起,自然更能受到百姓青睞,也更容易聽見百姓的心聲。
作風四:為美國談交易 追求協議 永不放棄
「交易是我的藝術形式。別人會畫出美麗畫作或寫詩,我卻喜歡談判交易,特別是大交易。那是我的樂趣。」川普在《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書中的經典名句,充分體現在他的政治生涯裡。
川普認為,美國總統不僅是三軍統帥,更是美國的「首席談判代表」,因此他不吝發揮專長,在國內、在國外積極談判協商,修改種種不公平的舊協議,只為找回美國人民的應有權益。
包括剛出爐的《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美韓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已達成共識、正在落實細節的美歐自由貿易區等,都是川普政府歷經無數次的來往攻防、談判協商,才換得的成就。而美國與日本、印度等國的貿易協定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幾十年來,政客們不斷說要修改那些糟糕的貿易協定,但卻又什麼都不做。我的政府是第一個能實現承諾並做出改變的。」川普在簽署《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時,自豪地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