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心型光電園區在三峽 每年能減少1000公噸碳排放量

全台首座心型太陽光電發電場正式啟動,位於新北市三峽的碳中和樂園,年發電量可達到190萬度,每年能減少1000公噸碳排放量。(新北市政府經發局提供)
全台首座心型太陽光電發電場正式啟動,位於新北市三峽的碳中和樂園,年發電量可達到190萬度,每年能減少1000公噸碳排放量。(新北市政府經發局提供)

【記者莊麗存/新北 報導】
新北市政府首創心型太陽光電發電場域─「新北森之光」16日正啟啟用,設置容量近2MW,年發電量可達190萬度,相當520住戶一年的用電量,且每年可減少1,000公噸以上的碳排放量,等同於3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碳吸附量。未來除可售電創造綠能收益外,更可望帶動觀光發展及結合導覽推動環境教育,具全方位功能。

新北市長朱立倫表示,新北市長期以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並宣導全民共同努力,連續獲得中央政府與民間能源轉型推動聯盟4次縣市節能評比冠軍肯定。此外,由於新北市境內具備發展太陽光電、生質能、風力及地熱等多元再生能源的條件,市府更攜手產業與民間發展境內再生能源,短期鎖定以太陽光電為發展重點,中長期以地熱開發為主,致力於乾淨、永續且自足的城市能源系統。

朱立倫提到,綠能是推動節能減碳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台灣有許多的太陽能面板產業,但最大的課題是如何讓綠能發點能夠普及。「新北森之光」是非常重要的發展案例,每年可發電190萬度,相當於520住戶一年的用電量,讓新北打造低碳永續城市的目標更進一步。

朱立倫指出,未來新北市也將在公有建築或民間社區持續推動各項環保能源,並善用智慧創造更多資源,一同努力讓地球的未來更為美好。

新北市政府經發局說明,「新北森之光」位於三峽碳中和樂園,該園區直到2000年6月正式封閉前,為收容大三鶯地區家庭廢棄物的垃圾掩埋場,經市府多年努力已成功轉型為環保休閒園區,且因復育有成,每年4月出現大量螢火蟲環繞。

此外,由於掩埋場已靜置多年,土壤較為穩定不易位移,今年進一步透過公有土地標租,設置2MW地面型太陽光電系統,並取隱身於環山森林之意命名為「森之光」,預計年發電可達190萬度,創造年售電收入990萬元的垃圾變黃金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因應地形而成的心型光電板排列造型,於螢火蟲季節時,在夜晚星光熠熠襯托下,螢火蟲於心型太陽光電園區中穿梭飛舞,可望成為全台最浪漫的太陽光電園區打卡點,進一步帶動地方觀光發展,同時透過解說與導覽等配套機制,發揮能源與環境教育功能。

延伸閱讀
深澳電廠停建 行政院朱立倫互槓
2018年10月14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