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貿戰衝擊 專家:建立台美生產合作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勤業眾信提供)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勤業眾信提供)

【記者莊麗存/新北 報導】

自美國對中國展開301調查起,引發美中互相開徵報復性關稅等貿易措施,進而演變成美中貿易戰,造成全球經濟大幅動盪並影響產業供應鏈,使台商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美國當前經貿政策主要為消除貿易赤字及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導致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經濟體先後祭出反制措施,進而引發全球性的貿易戰,預期台灣未來將面臨貿易障礙更高的全球市場,而當務之急是建構台美經貿發展合作新藍圖、建立新生產供應鏈合作關係。

劉大年認為,在他看來,美國對陸的500億美元及2千億美元加徵關稅清單以工業性產品為主,後一部分涵蓋消費品,但未涉及成衣、電子產品等加工貿易的主力產品。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以支援加工貿易用的上游材料及零組件為主,從暫時的情況看,美中貿易戰摩擦對台灣出口的影響還不明顯,但面臨高關稅恐難生存,值得政府於制定相關政策時多加留意。

劉大年強調,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最大威脅在「技術」,而非「貿易」。這點在美國第一波及第二波針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課徵高關稅的主要課稅目標機械及電機項目可以看出,美國也毫不掩飾表明主要針對「中國製造2025」重點項目。

劉大年也提醒,大型多國籍公司必須重新安排其國際生產布局,中國大陸作為海外加工基地的風險太高,會盡早離開中國大陸,轉往別的市場,大陸將加強自主技術的研發,並藉挖角人才取得技術,包括在美國和台灣的華人,台灣面臨人才外流的壓力將隨之增加。

劉大年表示,台灣應把握此機會,特別是隨著美國擴大關稅課徵清單下,易地生產的動機更為強烈,台灣應該掌握此次機會,積極吸引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企業回台投資。政府應主動探詢這些企業易地生產的可行性;並以個案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協助,如此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企業來台投資,降低美中貿易戰的衝擊。◇

延伸閱讀
孤立台灣 中共債務陷阱綁拉美
2018年10月18日 | 6年前
台PET樹脂課反傾銷稅 美方取消
2018年10月19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