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明斯基時刻還有多遠?(上)

⊙何清漣

前陣子,由於P2P爆雷,不少人預言中國面臨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

所謂明斯基時刻,是指美國經濟學家海曼.明斯基 (Hyman Minsky)所描述的資產價值崩潰的時刻。明斯基認定的兩個主要標誌性現象,比如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中國都很嚴重。他說的進而從內部滋生並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周期的風險,中國也毫無疑義地進入了這個階段。從這意義上來說,經濟學界有人判定中國進入明斯基時刻,確有判斷的事實基礎。

中國能延緩明斯基時刻的制度因素

西方概念用於觀察中國問題時,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制度因素。明斯基的觀察對象是美國等民主政治體制下的市場經濟,而中國卻是專制極權政治強行管制下的不完全市場經濟。這兩種經濟體制有幾大不同:

1. 美國的市場經濟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政府只是規則的制訂者與市場的守夜者,政府不掌管石油、土地等各種資源,也不是跨國企業的所有者,只能頒布經濟政策鼓勵或者限制某一領域的發展,比如川普減稅以吸引資本回流美國。但政府不能自己參賽。

中國政府不同,中國經濟是公有制為主導,政府壟斷土地、森林、礦產等一切資源,是全國所有國企的所有者,以及全國土地的最終所有人,政府不但制訂規則,還自組團隊參賽並充當裁判。

2. 西方國家的央行獨立於政府,可以獨立制訂貨幣政策,控制通脹的任務都由央行完成。美國政府除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要求美聯儲配合政府工作,一般情況下不能干預美聯儲的日常工作。美聯儲對經濟的調控主要通過利率升降來控制。而中國的央行沒有獨立性,完全聽命於政治局常委會議的決定。

《華爾街日報》2011年6月2日的報導〈中國貨幣政策誰說了算?〉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各官僚機構、各種神祕莫測的委員會以及影響力隱蔽但卻無處不在的共產黨相互之間較量妥協的結果。沒有哪個官員可以在這方面一人說了算,這使得其他主要國家幾乎不可能與中國協調經濟政策。周小川做了3任央行行長,據說因資格限制,經常不能參加政治局常委討論貨幣政策的會議。

有了這本質的不同,中國政府對經濟的操控干預能力之強,遠非西方國家的政府能夠相比。它的壞處顯而易見,如今金融系統的諸多定時炸彈,比如中國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包含銀行巨額壞帳(其中的房地產業貸款與國企貸款風險最大)、巨額地方債務(媒體前些時候稱今年22兆元人民幣地方債或爆發違約潮)、影子銀行系統的各種金融平台的違約風險,都是政府持續不斷推出各種貨幣工具對沖風險埋下的;它的抗打擊能力也因此遠比西方國家強,比如它可以在舊的貨幣工具出問題之後,不斷推出新的貨幣工具,對沖各種風險。

近年來,由於依傍國際大舞台,中國政府還採用「以空間換時間」(一帶一路、在非洲開闢中美貿易戰第二戰場,重新對自己的經濟進行戰略定位),以及「以時間換空間」(拖延戰術,比如定向引爆P2P等,延緩地方債危機到來),不斷騰挪,只是騰挪餘地越來越小。(接下文)◇

延伸閱讀
中國新聞事件敲響道德迷失的警鐘
2018年09月11日 | 6年前
非洲豬瘟單日4例 中國疫情緊急
2018年09月07日 | 6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