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iPhone 重拾翻蓋手機的精英
在智能手機流行的當下,翻蓋手機的影子並不多見。當一名年輕女子放棄iPhone,再次使用舊式的翻蓋手機時,她的感觸不僅深刻,也很有啟發性。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第一代手機,距今11年,智能手機重新塑造了這個世界上人們的生活習慣。小到幼童,大到爺爺奶奶輩,絕大多數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不少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機,而睡前最後一件事還是查看手機。
英國《經濟學家》用「主僕」關係來定義智能手機和人類這種「畸形」的情感,在某種程度上,智能手機的確已經支配甚至綁架了人們的生活。
但也有一些人發現了沉浸在智能手機中,對自己的生活和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開始重拾翻蓋手機。
丟棄iPhone後 需要一段適應過程《紐約時報》7月19日報導,29歲的里德(Katie Reid)在今年2月放棄使用iPhone,改用翻蓋手機。她說:「感覺我的身體裡缺少了一些東西。」
她表示,這種幻覺肢般的感覺會持續一個月左右;翻蓋手機永遠不會有iPhone那樣對人的支配能力。為了使這種轉變能夠忍受,可以慢慢地放鬆自己。
里德在巴爾的摩一所男校擔任數字媒體主管,她建議可以做一個智能手機自我診斷。「如果你的直覺中有一些東西告訴你這(使用智能手機)對你不利,那就探索一下。」里德說,她發現不斷訪問社交媒體網站,尤其是推特,讓她感到焦慮和悲傷。
她開始從她的iPhone中刪除社交媒體應用程序,這可能就足夠了,但如果繼續有一種強迫的感覺,或仍然感到不安,那就考慮使用翻蓋手機。
端傳媒報導,未滿30歲的Raven是家庭主婦,在iPhone剛推出的時候就擁有一個,但她現在使用的是鍵盤極大的長輩機。
兩三年前,她的智能手機壞掉,便決定嘗試過過沒有手機的日子。回想當年切換的過程,並不是太痛苦,因為到家還是可以用電腦。
沒有智能手機 生活並沒有變得不方便里德開始最擔心手機失去支持GPS的地圖功能。沒有它們,在出門前,就需要通過查找地圖並打印出來,或路線圖寫下來提前計劃。「我為駕車買了一些地圖,」里德說。
她表示,偶爾會迷路。儘管如此,但請放心,智能手機就在你身邊,美國近80%的成年人都有一個。你可以向他們問路。
最近,里德為1歲女兒舉行了生日派對。她說:「我沒有拍任何照片。」當然她知道別人會拍照。
對里德來說,這款沒有全鍵盤輸入法的翻蓋手機最令人厭煩的事情是發短信不方便,她最終選擇更頻繁地打電話給別人。
從遠離智能手機開始,3C產品也慢慢退出Raven的生活,現在至少吃飯不會滑手機,會專心吃飯。聽起來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她漸漸能做到這點,並且喜歡這種狀態。
「頭腦獨處的時光」遠比「24小時在線」重要《紐約時報》報導說,沒有了智能手機,在社交互動上也將具有挑戰性。人們可能會取笑你,或對在你面前用智能手機感到抱歉。旁人也會認為你討厭科技。
但里德並沒有離開科技,她在電腦前花了很長時間,只是不想再回到智能手機上。「過去有一種預期,那就是我隨時都可以被聯繫到。」里德說。「我不想被迫地去回應那些消息。」
BBC報導,32歲的紐約人格羅納(Danny Groner)年輕有為,在市值12億美元的Shutterstock擔任管理人員。儘管被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包圍,但格羅納卻完全清楚他可以通過放棄智能手機來收穫很多好處。
他唯一能通過移動網絡與外界取得聯繫的工具就是一部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老式翻蓋手機。
「我擔心筋疲力盡。」他說,「我每天都要盯著屏幕看13、14個小時,這已經足夠了,我可不想看17個小時。」
《紐約時報》記者泰迪•韋恩也認為,「擁有與自己的頭腦獨處的時光」,遠比「24小時在線」重要得多。
翻蓋手機漸漸再次走進人們生活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黑石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tzman)也選擇使用翻蓋手機。
今年5月7日,巴菲特接受CNBC《財經論談》(Squawk Box)節目採訪,被問到是否擁有iPhone X時說:「當然沒有!」不過有人送他一支,但是到現在他還沒有打開使用。
BBC報導,哈佛大學心理學講師帕克(Holly Parker)博士認為,使用翻蓋手機可以幫助人們定義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限。
律師兼科技倫理學家珀爾加(David Ryan Polgar)則說,翻蓋手機再次進入人們生活,是因為人們感覺自己對智能手機太過順從。「無論是精通技術卻選擇翻蓋手機的人,還是特意放棄智能手機的人,都是為了彰顯權力和自由。」他說。
跨國諮詢公司埃森哲首席人力資源官舒克(Ellyn Shook)在2015年夏天買了一部翻蓋手機。她是希望在自己想要從工作中抽離的時候,暫時把這部手機當做替代品。
採用這種方法後,她得以在週末安心享受寧靜的海灘,不必頻繁查看手機。
有人甚至認為,有必要通過立法來讓人們可以毫無顧忌地關閉智能手機。法國是第一個考慮將「斷網權」寫進法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