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成清大人 勉學生「行善不必等賺大錢」
台灣最具知名慈善家、台東菜販陳樹菊,因多年持續捐助社會,累積龐大金額,被國外媒體報導。2010年被《Time》時代雜誌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項目第八位。清華大學特地頒發榮譽校友給陳樹菊,陳樹菊謙虛的說,自己只有小學畢業,沒想到在路邊賣菜默默做事,竟得到清華大學的肯定、十分訝異,並勉勵學生「行善不必等賺大錢」。
她的善行義舉受到國內外的關注。大導演李安與陳樹菊素昧平生,但深受其故事所感動,主動向時代雜誌《Time》推薦為最具影響力的時代百大人物,李安曾說:「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是卓越的成就,而是樸實簡單的樂善好施……真正給出去的是一個社會典範。」
陳樹菊16日晚間獲清華大學頒贈為榮譽校友,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頒授清華的榮譽校友證書予陳樹菊,主祕呂平江也把永久校友證送到她手上。陳樹菊繼小提琴家林昭亮之後,成為清華的第四位榮譽校友,清華大學同時舉辦南部校友成立大會。
得知清華大學有一萬多名學生,陳樹菊勉勵學生,1人1天只要捐10元、20元,累積起來就是很大的力量,可以做很多事,行善不必等賺大錢才行;捐出去後感受一下助人的心情,如果感到喜悅,就會持續下去。她最後特別感謝她國小1~6年級老師的教導。
清華校長賀陳弘表示,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陳女士就是最純粹無瑕的典範,對她的任何美言都似乎是多餘的,因為她的德行超過言語所能表達。賀陳弘尊崇陳樹菊女士為「人格者」,無私奉獻公益數十年如一日,許多人的成就雖大,但相對於她的義行卻顯得微不足道,「我在她面前感覺渺小。」陳樹菊告訴他:「做一件事如果先想到自己,常常做不成;如果不想自己,就可以做得成。」賀陳弘說,講的道理簡單明白,但一般人都做不到,更不能長期如一日。
賀陳弘進一步表示:「陳樹菊今天成為清華的榮譽校友,實則是清華的榮譽!」他期許清華校友和學子,「在這個有些混亂的時代,讓陳女士如同天使,指引我們的方向,使我們自己更了解清華人的價值、作為清華人的驕傲。」
清大提到,陳樹菊從13歲起,為了維持家計、支持手足就學,便在台東一個菜攤開始賣菜。她認真賣菜,每週辛苦工作6天、每天18個小時,她認真賺錢,但是無論賺了多少錢,都沒有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完全回饋社會,至今捐款超過1千萬元,並擬成立基金會,繼續幫助需要的人。
推薦人清大教授楊儒賓談到,世上令人感動的故事不少,但像陳樹菊這般樸實無華到了極點,只是純粹奉獻的事例,卻是踏破鐵鞋無處尋。陳樹菊女士一生只作一件事,就像清華在台建校的梅貽琦校長一生幾乎只作一件事一樣,雖然事情的樣式不同,但背後的精神則一,典範的意義也很類似。
他說,百年清華,其命彌新,清華應該在支持「經濟成功、知識成功」的思維模式後,支持一種犧牲奉獻、在勞動中創造人生終極價值的理念,這種理念可以確定是東西大教育家共同支持的核心關懷,「我們很慶幸台灣社會竟然能出現像陳樹菊女士這般令人動容的人物。」
2010年《富比士》雜誌將陳樹菊女士選入其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讀者文摘》將第四屆年度亞洲英雄獎頒給陳樹菊女士;教育部頒贈1等教育文化獎章。2012年,因長年行善展現「純粹利他主義」獲頒麥格塞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