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東協新商機 貿協:開發內需市場
為了解台商在東協發展情況,及新南向政策的成果,中華徵信所31日首度發表「東協台商500強」排名,當日並與《財訊》雙周刊共同主辦「新南向新視野 搶攻東協新商機」東協台商500強論壇,《財訊》社長謝金河與致辭時表示,現為發展東協市場最好的機會,且表示政府與企業下一站應共同探索印度。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強調,東協的新商機在於開發內需市場,台灣的精緻科技、綠能環保、高質化服務業、物聯網等優勢都值得著眼布局。印度是繼東協國家後不可忽視的重點區域,其人數為東協的兩倍多,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近年經濟成長率飆升至7.6%,遠高於東協國家,故印度將是台商下一步首要重點區域,政府應與專家學者思考未來前進印度的相關政策。
中華徵信所提出台灣第一次針對東協台商所做的大調查結果。在500強中有324家從事製造業,當中傳產製造業有250家,製造業中泛電子業為74家,前者又以紡織、橡膠、塑膠、金屬鋼鐵業為大宗。單以企業家數來看,電子製造業在東協的布局不足,顯示東協台商多以代工廠出口為主,台灣的軟實力尚未進入東協內需市場。
中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表示,台商千萬別誤以為投資東協一國,就能吃下整個東協市場;她舉例,統一企業將統一超商在菲律賓做到上市,但在越南卻不行;而「東協台商前30大集團」中的鴻海入榜21家公司僅分布在新、越、馬、泰四國;宏碁的銷售布點於東協七個國家,但表現反倒沒有比華碩專攻印尼好,皆證明投資東協因各國國情有別,應該先從一國站穩腳步。
郭曉薇建議,新南向有三個思維必須改變,第一,改變市場布局思維,雖然本身有域區FTA,但不同於歐盟,東協是個對區域內比較沒有約束力的新興地區,有不同文化、國情及市場消費習性,想要成功,就要當十個國家來看。
郭曉薇說,第二則是改變代工投資布局思維,應思考如何用如軟實力等優勢進攻市場,而非純以代工基地的想法,才不會重蹈投資大陸的覆轍。第三要改變大投資思維,要做有效的投資,而非大的投資,應融合當地國情,善用該國鼓勵政策,多元布局,側重併購、合資、通路,及考慮三攻道路,攻原物料、攻內需打品牌、攻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