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的想像 專家說「孩子喜歡工作更甚於玩樂」

 (Fotolia)
(Fotolia)

文/記者林海柔

你家的孩子會做家事嗎?專家認為「叫不動」孩子往往是大人自己造成的。大人先搞懂三件事,再做到三件事,重新補教永遠不嫌晚。首先大人要釐清三個概念。

為什麼孩子需要做家事

發展心理學家理查.藍迪博士(Richard Rende)花了十年的時間研究發現,讓孩子做家事對他們的個性、學習和內在啟發有著深遠的影響。

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家庭教育系名譽助理教授馬蒂.羅斯曼(Marty Rossmann),花了長時間的追蹤調查發現,孩子在三,四歲時有沒有幫忙家務,這會影響到成年後是否完備成功的特質。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理查.衛斯鮑爾(Richard Weissbourd)提到,「做家事」可以讓孩子從中體驗到融入群體,幫助他人的快樂。根據他的研究,達到高成就的人未必比較幸福快樂。

因為幸福感往往來自於跟別人的和諧互動,付出關愛,以及擁有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保持心態平和的能力。讓孩子做家事能夠培養出一輩子受用的特質。

心理學家麥德琳.雷文(Madeline Levine)博士提到,不讓你的孩子碰家事,就等於在告訴小孩,成績和學業比關心別人來的重要。這恐怕影響小孩為人處事的價值觀。

孩子在完成家事的過程中,大腦同時也在運作。大腦需要做出判斷,練習手眼協調,掌握方法。孩子甚至能從中體會到做事的態度不同,結果也會有所有不同。 

二、「害怕」是大人的心理障礙

大人的「怕麻煩」心理因素,是「家事訓練」的最大障礙。有些父母覺得比起教孩子做家事,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快速。孩子做家事能力無法和大人相比,有時反而事情越做越糟,或環境越整越亂,這都有可能。

「允許做錯」這是大人首要具備的包容心,跨出這一步才有可能成功訓練孩子養成做家事的能力和習慣。

大人還有另一個「怕」,當孩子鬧脾氣、抗議、不願意配合時,大人有時也會產生莫名的怕心,寧願安靜度日也不喜歡親子間產生矛盾,因而放棄堅持。其實掌握好方法就能順利堅持下去。

三、孩子天性喜歡工作

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瑪麗亞.泰科拉.阿爾緹米希亞.蒙特梭利(義大利語: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認為,孩子都有先天的「工作」欲望。現今流傳甚廣的「蒙特梭利」教學法,就是順應孩子的自然天性,在「工作」中學習。

蒙特梭利女士驚訝地發現,孩子在「工作」中自我完成的滿足感甚至超越了遊戲時的快樂。即便是有智能障礙的孩子,都具有這種「樂在工作」的先天特質!

這裡所謂的「工作」,泛指所有肢體與大腦協調操作的事務。讓孩子做家事是很棒的身心訓練。瞭解以上三個重要觀念之後,該採取什麼方式引導孩子做家事呢?不論採取什麼方法都應掌握以下重點。

、把「做家事」和「美好感覺聯結在一起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陪伴」和「快樂」!孩子喜歡「在一起」的感覺,不論做什麼家事,一開始大人最好陪伴著一起做,一段時間後再慢慢減少陪伴次數。

這樣以後,每當孩子做那件家事時會有種溫馨的感覺,自然把家事和家人聯繫在一起,家事和快樂聯繫在一起。這樣比起說道理給孩子聽,孩子更能切身感受!

父母的態度、表達方式,避免用規定或是命令的語氣才好。大人溫和地堅持,讓孩子快樂地扮演家中一分子的角色,快樂地承擔著應盡的責任。

鼓勵方式對了 孩子收穫會更多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願意持續做家事,因此用物質做為鼓勵,有的人支付零用錢,有的人送禮物,也有人利用某些活動或事情來作為交換。

這些鼓勵方式可能在一開始會讓孩子產生動力,然而建立在「奬勵」上的快樂幾次之後,一旦孩子對於那些「奬勵」失去了興趣,那麼到時他也會對家事感到意興闌珊。

再則,拿「禮物」來鼓勵做家事,孩子的快樂是建立在物質上,這樣失去了做家事的意義。那種自我完成的自信和滿足,那種為他人付出的溫馨和成就,孩子感受不到!

完成家事最好的奬勵,就是讓孩子感受到內心的感動。例如我們可以熱切地對孩子說「謝謝你」,比起說「你好棒」,「謝謝你」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我很重要」、「我做得到」!

孩子完成家事後,大人要熱情表示環境整齊清潔讓人感覺舒適、開心!做完家事的結果,是「舒適享受」,也是「大家一起高興」,這種內在的快樂感覺,就是做家事的最好奬勵!

無形中孩子自然也會感受到「為別人付出」和「團體生活」的價值。

孩子不配合時 怎麼辦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家事怎麼辦呢?斥聲責駡只會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對立。大人可以想個方式,先啟動「快樂」感覺再接著做家事。

有時大人可以用輕鬆俏皮的口吻跟孩子說話。若孩子情緒太糟了,就每隔5分鐘在孩子面前「經過」,避免過度關注孩子情緒。溫和堅定提醒他「休息時間」是有限制的。

所謂「休息時間」就是讓孩子情緒緩和的時間,那段時間內為了轉移注意力可以做愛做的事,例如看課外讀物或聽優美音樂等等。等孩子心情平和時,什麼都好溝通了。

除了做家事以外,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運用這個方法就不需再費力催促,父母會輕鬆許多。例如有一位小學生總是不願意拿毛巾洗臉,這件事父母一再提醒,孩子就是不做。

有一天早晨那位孩子的媽媽開玩笑地對她說,你是不是有聽過「刷牙」「洗臉」「刷牙洗臉」?這些名詞你聽過嗎?孩子噗哧大笑:「當然聽過啊!」接下來完全很好溝通了!

綜上所述,即便您家中的孩子不再是「小」小孩,已是「大」小孩,或是「老」小孩,不論什麼年齡層,都有機會養成做家事的習慣,全家一起快樂開心地動起來吧!◇

延伸閱讀
與高中女兒的一次深談(下)
2018年03月01日 | 6年前
陸53%殘障兒童未能入學
2018年03月05日 | 6年前
與高中女兒的一次深談(上)
2018年03月01日 | 6年前
無德無恥 中國教育界全線崩盤
2018年01月20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