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之人 別再互相傷害 辨識4種情緒勒索
晴美憤怒地掛上電話,然後把手機摔在床上,一個人衝進了廁所,把蓮蓬頭打開來,把水往自己的頭上沖刷,試圖冷靜自己的情緒,但仍澆熄不了她的怒火。
她一直回想著媽媽對她說的話,像是:「我是為妳好,如果不快點結婚的話,妳會孤家寡人一個,到時候變成老姑婆!」
「妳從小就是不聽話,所以現在工作才這麼不順利!」
「如果當初聽我的話,妳現在一個月薪水應該就有7、8萬了!」
「妳到30歲了還只領個3萬元,當初為什麼不聽我的話,我都是為了妳好!」
想到這些話,讓晴美更加火大!為什麼媽媽總是可以用「為了我好」不斷傷害我,我到底是不是她的小孩?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幾分鐘之後,晴美蹲著大哭了起來!那時候,她覺得自己完全不被重視,只是媽媽手上的人偶,不斷地操弄她的人生。
她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從小到大,她跟媽媽總是為了一些小事情大吵大鬧,媽媽最後都會拿出「為了妳好」的理由,逼迫她接受媽媽想要的結果。
國中的時候,媽媽要晴美去補習,她認為自己程度還可以,所以一直不願意去,沒想到媽媽硬是幫她報名了補習班,然後對她說:「我是為了妳好,你以後就知道了!聽媽媽的話準沒錯!」 高中的時候,晴美對於歷史、地理有濃厚的興趣,但媽媽卻跟她說:選理工科系才有前途,逼著她選三類組,然後要她補習英文、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讓她苦不堪言。
那時候,她對媽媽說:「我已經受不了這樣的課業壓力,我可以念文組嗎?」媽媽對她說:「妳還年輕不懂事,未來理科找工作比較容易!」 高中畢業後,晴美沒有考上大學。於是她先去工作,第二年考了一間夜間部大學,念了商科,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
這時候媽媽對她很不滿,常常對她說:「妳這樣怎麼會有出息?」
「我跟妳爸以後該怎麼辦?」
「我們對妳付出了這麼多,妳怎麼這麼沒有志氣?」
最後,晴美終於受不了媽媽的冷嘲熱諷,從家裡搬出來自己住。但媽媽還是會透過電話、簡訊,想要晴美依照她的安排,找一個穩定的工作,而且還不斷幫她安排相親,希望她趕緊嫁一個有錢人家,好讓生活回到正軌。
這一天,晴美的媽媽就是打電話給她,要她星期六回家相親。她覺得非常生氣,就回了媽媽幾句話,媽媽就對她說:「我都是為了妳好,我是妳媽,我會害妳嗎?如果妳不回來,那以後就不要回來了!」
聽到這些話,晴美生氣地掛了電話。大概半小時之內,晴美的電話響了十幾通,都是媽媽打來的,晴美從浴室出來之後,發現這麼多通的奪命連環叩, 還有3、4則的簡訊,上面寫著像是:「快點給我回電!妳這個不孝女!」「我還沒說完,妳居然掛電話!」看著這些簡訊,晴美苦笑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如何覺察「情緒勒索」?
面對這樣的親情糾葛,有一部分的人就會像晴美一樣陷了下去,進入一種互相傷害的狀態,雙方把情緒無限渲染,然後彼此互相攻擊,到最後關係越弄越僵,彼此的感情也越處理越糟。等到回過神來,還不知道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這就是親情的情緒勒索。
在《情緒勒索》一書中就明確地提出:情緒勒索是宰制行動中一種有利的形式,周遭親朋好友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我們,如果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有苦頭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就是基本的威脅恐嚇。
依照這樣的說明,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所謂的情緒勒索,就是基於彼此關係的連結,對於對方進行情緒性的綁架,而希望能得到所冀求的結果。
想要從這樣的情緒勒索當中跳脫出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辨識出:自己所面臨的狀況,到底是不是情緒勒索?有時候,情緒勒索會用善意的建議出現; 有時候,情緒勒索會用惡意的威脅出現,但不管是哪一種形式,最終就是對方希望我們依照其想法前進。但,唯有先辨識出情緒勒索的狀況,我們才有機會從這樣的混亂中脫逃!
「情緒勒索」的四種類型
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把情緒勒索者分為四種:施暴者、欲擒故縱者、自虐者、悲情者。
1. 施暴者
施暴者就是直接的脅迫者,他們最明顯的態度就是:要嘛就聽我的,不聽我的你就離開!就像剛剛晴美的媽媽一樣,她對晴美的態度就是:要嘛回來相親,不然就不要回來了!這就是典型的施暴者。
有另外一種施暴者,並沒有這麼直接地用言語威脅,而是用無聲的行動來代替,這樣的施暴者就是消極施暴者。假設今天晴美的媽媽聽到晴美不回來以後,就直接掛掉了電話,然後都不接任何訊息,這時候晴美媽媽就是消極的施暴者。
2. 欲擒故縱者
所謂的欲擒故縱,就是為了要達到某種目的,而想盡辦法對對方好,好到讓對方處於無法拒絕的狀態時,再提出自己的要求,進而達成想要的結果。如果晴美的媽媽從小就對晴美很好,而且清楚地讓晴美知道,如果晴美聽話的話,就會一直有這樣的好;這時候,晴美往往會因為貪求這樣的好處,而接受媽媽的勒索。
3. 自虐者
自虐者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虐待自己,迫使對方讓步,接受自己的請求。舉例來說,如果媽媽對晴美說,如果妳不回來相親,那麼我就去死!這時候晴美會迫於媽媽的自虐行為,而接受媽媽的相親安排。這時候晴美的媽媽就是自虐者。
4. 悲情者
悲情者,就是故作悲情,用對方的罪惡感來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以晴美的例子來說,如果媽媽對晴美說:「哎呀啊!我很失敗啊!我沒有辦法讓妳過好日子,都是我的錯!我想妳也不稀罕媽媽的安排,所以才不願意回來相親。」 這時候媽媽透過訴諸悲情,迫使晴美願意回來相親,就是使用了「悲情者」的手段。
——摘編自《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 快樂文化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