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稅改 學者:台積電有望搶下關鍵位置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上任1年多以來,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繳出多項亮眼政績,去年底又通過30年來最大稅改方案,預估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回流。專家預估,美國稅改所產生的磁吸效應,將大幅削減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中國的經濟風險也將大幅增加,並可能對依賴中國市場的台商造成巨大衝擊,不過像台積電這類型產業,則有可能逆勢上走、搶下關鍵位置。
盤點川普具體政績,他在上任9個月內扭轉了經濟局面,增加170萬個工作機會;三大股票指數漲幅接近30%,創造歷史新高紀錄超過50次;GDP或將創下連續三個季度增長3%的紀錄;失業率連續2個月在4.1%,降到17年來低點。
川普還簽署50多個法案,並任命1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且對於移民執法及邊境安全的加強要求,使國土安全部在美墨邊境逮捕的非法移民數量降至45年來最低點,年減25%;川普也發動軍事行動,剿滅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
不過近來最受各界關注的,是美國眾議院去年12月21日通過30年來最大稅改方案,將企業稅由目前的35%,大幅減至21%,並廢除企業最低稅負制,公司利潤將因此大幅提升,預估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回流,重振「美國製造」。
中華經濟研究院所長劉孟俊表示,川普的稅改政策讓各國企業躍躍欲試,許多大廠都已經計畫赴美投資,不過卻可能對中國經濟的造成巨大衝擊,一旦政策的磁吸效應,誘發蘋果等相關的供應鏈回流,將促使中國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進而加大中國的經濟風險。
不僅如此,美國對中國的雙邊經貿關係,近來似乎有持續升溫的跡象。去年8月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正式啟動《301條款》調查中國,判定中國是否涉及侵犯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強制技術轉移。
今年1月22日,川普政府又宣布,將對進口的太陽能相關設備、洗衣機,課以30%~50%的防衛性關稅,第二、三年後才會調降,並實施進口配額限制。由於中國是全球太陽能產品的最大供應商,此次美國政府調高關稅,中國業者將遭受沉重打擊。
美國稅改 面板、PV產業衝擊最大
不過由於美中台三角供應鏈緊密相連,以2016年為例,台灣外銷訂單在中國生產的比率,ICT(資訊與通信科技)產品高達91.3%、電機產品達67.9%,而且中國對美前25大出口商中,也有14家是台商,因此若中美貿易戰真的開打,將使台商受到連帶衝擊。
劉孟俊分析,各產業因為核心技術對海外的依賴、以及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不同,所以對美國稅改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同,若將其分成A、B、C、D(如上圖)等4種類型,B類型可說是影響最大,包括面板、LED、太陽能光電(PV)等相關產業。
他表示,B類型因為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核心技術又都不在自己手裡,若未來高端製造業回流美國後,將導致成本上升,因此產業很可能會遭美國、中國雙面夾殺。
至於影響最小的產業,劉孟俊分析,C類型產業有晶圓代工、IC設計、高科技設備等,由於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低,核心技術又都掌握在自己手裡,因此這波衝擊影響不大,甚至還有可能逆勢上走、搶下關鍵位置。
台產業要治標 應強化加值服務
談到這波稅改衝擊,台商應該如何因應?劉孟俊建議,有根台商(營運總部在台灣,生產地在中國或他國,產品出品到美國)及無根台商(營運總部及生產地皆在中國,產品出品到美國),可朝向投資、生產、目標市場均多角化布局、分散風險,或者可與新南向政策相輔相成。
此外,劉孟俊說,若台商是將產品出國至中國後,由中國生產終端產品出口至美國市場,這類型無論是台灣的上游原料供應商、或者生產性服務業,供應鏈應朝向多元發展,積極開拓海外合作業者,並建議將經營思維改成追求高利潤,而非降低成本。
不過劉孟俊強調,據調查產業有70%利潤是來自於服務,所以企業主最關鍵是應該思考如何「加值服務」,包括產品創新與升級服務,若都只想著如何降低成本的話,相對而言就容易讓競爭對手進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