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低端人口 研究:明朝險釀民變

【記者李新安、張頓/綜合報導】

隨著大量外來人口返鄉過年,北京開始上演年度「空城日」,但是去年底當局驅逐「低端人口」,媒體質疑今年有多少人會返回北京?

據鳳凰網大風號2月8日刊載圖文稱,北京平時的繁榮,完全是由外來工和農民工起著巨大支撐作用。新年前夕,農民工都回老家過年了。

據360大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年過年「空城指數」,北上廣深都有超過一半的人過節返鄉,依次分別為廣州(61.36%)、深圳(60.76%)、上海(56.76%)和北京(52.01%)。

《南方日報》報導,空城數據說明這些一線城市有豐富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來到這裡打拚。北京作為首都,外來工作者的覆蓋範圍最廣泛,山東、河北、內蒙古等是主要來源地。

但是近日外媒關注,不少離京返鄉的人只買了單程票。法新社報導,數百萬人已經開始離開北京回老家過年,但是很多人今年不會再回北京,因為北京大火後進行的「大拆除」運動,導致許多農民工不可能再在這裡謀生。

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徐美潔刊文稱,在明代,「北上廣深」的今天,是由京城一城擔當,所以京城壓力很大,其中京城的糧食是由漕運定額的。漕運的首要任務,是維持政府的運轉,並提供邊防的糧餉。自由民(游食)的加入,未免要打破平衡。

文章說,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掌管內廠的宦官劉瑾發動了一次驅逐「游食」運動,鬧得沸反盈天,差點激起民變。

《四庫全書》中的《弇山堂別集》記載,劉瑾當時下令「市井游食無業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出。千餘人集於城外東郊,持白挺劫人,聲言自分必死,欲甘心刺瑾。瑾懼,乃復之。」

作者在文章中稱,查來找去,各種文獻中也沒說劉瑾為什麼要這麼幹。徐美潔這篇在北京當局驅逐低端人口後被刊出,被指有借古喻今的意思。

去年11月底,北京借「聚福緣」火災驅逐趕低端人口,不少民房被強拆,數以十萬計的外來人口在寒冬被驅趕到街頭,外界紛紛指責當局的「大排華」運動。◇

延伸閱讀
江西老闆欠薪 竟以29萬塊磚抵扣
2018年01月26日 | 6年前
川普強勢反共 點燃中國民主希望
2018年01月05日 | 7年前
內外交迫 習近平的脫困之道
2018年01月06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