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梨園、遊月宮的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天賦異稟,雖好雅樂,但秉性十分清淨。由於他崇尚文藝、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樂舞風尚蔚然成風。
唐玄宗善於治理國家,而且思想也非常開放。他曾跟隨羅公遠學習隱術。由於他是一國之尊,不能荒怠朝政,所以羅公遠並不贊成他去學這些小法小術,多次勸諫他,並指出他的過失所在。
由於玄宗秉性清淨,所以常能在夢中看到一些景象,事後也都會成為現實。據《通載》所說,玄宗即位之初,曾在夢中看到梵僧入唐朝見。但見梵僧風度翩翩,神態脫俗。玄宗醒來後,對這個清晰的夢境一直回味不已,他命畫工在殿壁上繪出梵僧的神貌。
當無畏法師從天竺遠道而來,朝見玄宗。唐皇看到他的形貌,正是此前夢中所見到的那位僧人,心中驚喜不小。他將梵僧安置在西明寺,唐室諸王敬重無畏法師,紛紛降禮以表禮遇和欽敬。
大唐高僧一行法師圓寂前,唐玄宗也曾於夢中看到一行禪房的蕭條景象,他派使者去探望一行,使者所說禪房的景象和玄宗夢中所見非常契合。
大凡人生在世都會做很多的夢,不管夢境是真是假,人們對夢一直保持著特別的情結,甚至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夢還要找人去解一解。所以解夢的風俗在中國民間也一直流傳著。
而且有些夢還會給人帶來特別的思路,成就高超的藝術成就。玄宗作曲上的高超成就,細細究其原因,與他做的美夢確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日,唐玄宗在夢中看到十多個仙子,駕著祥雲降臨在宮廷。看到仙子有序地排開,各自手執樂器開始演奏起來。仙子演奏的樂曲清靈悠揚,非常悅耳動聽。演奏結束後,仙人告訴玄宗這首曲子只有天宮才有,是神仙聆聽的《紫雲曲》。
仙子願意傳授給他,玄宗非常高興地接受仙人的傳授。等他從夢中醒來後,依然還記得樂曲的旋律,他按照夢中所聽到的曲調,迅速找來樂器吹奏演習,直到把曲調完全演奏出來。
這些開放的思想,並未成為他治理國家的羈絆,相反,卻成為他勤心庶政的有力輔助,也成為他創作出精品藝術的源泉。
創設梨園
唐玄宗精通音律,善於作曲。玄宗處理國政後,會親自教太常樂工的三百子弟演奏絲竹之樂。如果有人演奏錯誤,玄宗會立即糾正他。由於是國君親自教授,所以這些樂工也被稱為是皇帝的弟子。這些皇帝的弟子被安置在宮廷禁苑的「梨園」。
梨園,用現代的話講就是皇帝親自開設的藝術學校,由於規格非常高,當時詩仙李白、賀知章、公孫大娘等,都曾在梨園擔任教授。後世也就以「梨園」作為歌舞藝人表演的專稱。
唐玄宗和楊貴妃是大唐首屈一指的音樂家、指揮家、舞蹈家。白居易的《長恨歌》將玄宗和楊貴妃喻為「比翼鳥」和「連理枝」。
在唐玄宗創作的大量樂曲中,最被後世稱道的是《霓裳羽衣曲》。此曲是大唐法曲中的精品。法曲最早是因用於佛門召開的法會而得名,曲調非常清靈飄逸淡雅。唐玄宗非常酷愛法曲,就從坐部樂伎中挑選三百名弟子安置在梨園,親自教他們演奏法曲。
這首曲子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傳說中,道士羅公遠在中秋夜陪同唐玄宗賞遊月宮。玄宗在月宮中看到數百名仙娥素練寬衣,舞於廣庭。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仙娥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憑著他的高超記憶,記住了這首舞曲。次日清晨命伶人樂伎按照聲調譜曲,並同樣命名為《霓裳羽衣曲》。由楊貴妃配以舞蹈,稱之為《霓裳羽衣舞》。
此舞可以獨舞,或雙人舞,或群舞。《霓裳羽衣舞》舞起來非常飄逸輕盈,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仙家風範,猶如仙娥再現人間,非常令人驚豔。此舞廣傳民間後,也深受大唐子民喜愛。大唐詩人白居易有詩稱讚此舞:「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帝王之書 豐麗雄秀
除了精通音律之外,唐玄宗還善於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唐玄宗是著名的帝王書法家之一。由他傳下的書法較多,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為有名。
相比唐太宗清勁的筆鋒,唐玄宗的風格重在豐美淳厚。從他的書法中,有人看到開元盛世的雄秀豐麗;有人看到帝王的聰睿神武;也有人看到神氣逼人,沒有絲毫山野氣息的盛唐風華。
昔日,周文王推演的乾卦,其中爻辭有「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唐玄宗的前半生就像是飛在天上的金龍,風雲叱吒,統領天下萬國。經過安史之亂後,天寶末年的唐玄宗就像是沉沉日暮之下的蒼龍,陷入獨自懊悔,曲終人散宴已殤,原來「帝王」只是他演繹的一個角色罷了。
唐玄宗天資過人,加之天縱奇才,將治世思想、音樂、書法成就,縱情的揮灑在盛世的錦繡之上,點綴著大唐江山,盡展帝王無限風華。雖然「亢龍有悔」,不過「飛龍在天」的榮耀足以使他名垂千載,百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