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沉默殺手」 3招可緩解

血栓(fotolia)
血栓(fotolia)

文/記者李熙

血栓就是所謂的「血塊」。人體需透過血液的流動,將攝取的養分送至全身,不過由於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各種壓力,使血液裡增加許多膽固醇和脂肪,原本乾淨的血液變成混濁狀態,從而加速血栓的形成。 

當血栓無法順利分解,就會積存在血管壁上,太大時,將導致血管堵塞,造成心肌梗塞、腦栓塞、中風、靜脈曲張和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血栓往往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發病,所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且痊癒後容易產生後遺症。因此,從日常飲食及運動著手改善體質,預防血栓形成,或幫助加強血栓溶解,才能避免它對人體的危害。 

1、能早動不晚動

預防勝於治療,許多醫生都建議,在產生血栓前就應儘早開始運動。實驗證明,適度運動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管彈性,擴張血管,幫助血液循環,還可降低血壓、血脂肪及血液濃稠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機率。 

以往血栓好發於老年人,但是現在許多年輕人由於久坐不動、長時間玩電腦等因素,造成血栓的案例很多,所以可以依照年齡、體質、環境條件或工作性質等進行不同強度的鍛鍊,以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轉變成不會產生或可溶解血栓的體質。 

運動不需要過度劇烈,最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每天持之以恆,方能獲得預防與改善之效。

2、能主動不被動

長期不動是造成血栓的主要原因之一。旅遊時長途搭車、坐飛機,或久坐辦公桌、電腦前的族群,因為待在狹窄的空間中,且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腿部的肌肉減少收縮,致新陳代謝下降,水分滯留體內,引起腫脹,加上下肢血液無法順利輸送至心臟,容易造成血液淤積而產生血栓。

這種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疾病被稱為「經濟艙症候群」,輕則下肢紅腫熱痛,重則陷入昏迷,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因此要提高警覺,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醫師建議,每坐1小時,就要起來走一走,適時伸展身體。

如果搭乘交通工具無法起身,可以做簡易的腳板來回往上翹的運動,反覆屈曲腿部關節,適當伸縮大小腿肌肉,並多補充水分,不要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以降低血栓發生的危險性。

3、能多動不少動

許多患者平時就不喜歡運動,一旦生病更是意興闌珊,但不動或少動,都會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所以對於長期臥床或虛弱無力的病人來說,增加活動量是很重要的功課。可遵從醫生的指示,從和緩的輕度運動開始,尤其是活動膝關節和踝關節,但過程中要預防跌倒受傷。

至於無法自行活動的患者,可做肢體的被動運動,由他人每天按摩病患下肢的肌肉,從小腿遠端開始,由下而上循序進行,以加速下肢靜脈血的回流,促進血液循環。也可幫助病人肢體伸屈活動,增加肌力和關節活動度,防止攣縮變形,可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栓塞的形成。◇

延伸閱讀
靜脈血栓栓塞症
2016年06月28日 | 8年前
血栓是「沉默殺手」 3招可緩解
2015年02月17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