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採集聲紋 專家:關鍵是「誰在使用」

聲紋識別技術是根據聲音波紋的特徵,來斷定這個人的身分。(Fotolia)
聲紋識別技術是根據聲音波紋的特徵,來斷定這個人的身分。(Fotolia)

文/記者陳漢、王劍宇

國際組織人權觀察此前發表公開信,指中共當局正與科技公司合作採集公民「聲紋」樣本以建立全國聲紋數據庫,普通民眾的聲紋也被採集,引起外界強烈擔憂。外界認為聲紋識別技術被中共應用在反恐和「維穩」,打壓異見人士。

楊寧遠博士為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賓州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後、矽谷軟體公司人機互動設計師。楊博士發明的記憶引擎英語教育項目得到廣泛的應用,也被業界稱為「記憶引擎之父」。

聲紋跟指紋一樣有特徵

對於聲紋識別技術以及所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楊博士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是根據聲音波紋的特徵來斷定這個人的身分,它跟指紋或血液的DNA一樣具有特徵。

但由於聲音的特徵並不那麼普及,隨著聲音大小或說話的內容波紋也會跟著變化,存在標準化的問題;採樣如果沒那麼多,就沒那麼準確。「如果你說『123』我採集到了,你說『456』的時候我可能聽不出來,除非是找到了確定了你音色的東西,你說什麼我都知道,那個技術就厲害了。我知道語音識別現在是很活躍的領域,而且最近一二十年應該有一些進展。」

一旦這個技術成熟,往後在電話上的監聽或監控,就可以實施自動化探測,訊號過濾時一併篩選,可以發現誰說了敏感詞、違規的話,也可以在公共場合暗中竊聽。楊博士指出,這樣就使人們不敢隨便說話,人的隱私空間也就大大地減少。

關鍵是「誰在使用」

但對於該技術,楊博士認為本身不一定是壞事,「這東西落在法治國家是非常好的事情,如它對犯罪的控制、對逃犯的監控啊。如果拿來保護極權專制發現異議人士、發現反對的聲音,那這個社會就越來越恐怖了。」「我覺得科技進步、技術進步、手段的進步都不可怕,關鍵是要關注誰在用?用來幹什麼?」

隨著科技的進步,老百姓更應該關注司法的公平公正,是否是法治社會,否則大家都會死得很難看。楊博士分析,如果讓腐敗分子掌權,再加上這種利器在這些人手上,老百姓哪還有生存空間?這就是要喚起民眾對社會、司法、政府的關注,因為他們不能出問題,出了問題一定是大問題。◇

延伸閱讀
2017中共四面楚歌 膽戰心驚
2017年12月29日 | 7年前
二中全會將修憲 習近平或3連任
2017年12月28日 | 7年前
中共大規模集DNA 學童也不放過
2017年12月27日 | 7年前
中共窒息式封網 2年屠1千萬帳號
2017年12月26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