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均教育水準低 外媒:經濟隱憂
中共宣稱截至2050年,要將中國轉變為完全發達的經濟體,並特別強調促進創新和技術。但是外媒指出,中國低下的平均教育水準可能讓這個目標難以實現。
彭博社報導說,西方廣泛持有的一個觀點是,中國學校裡充滿了數學和科學天才,但是這是個錯誤的認識。多年來,那些宣稱中國學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獲得高分的研究其實僅僅評估的是大城市的孩子。當把更廣泛的人口包括進來的時候,中國的考試排名在各個學科中都下降。
官方數據也證實了這個情況。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的資訊,少於9%的中國人上過大學,逾65%的人沒有上過高中。從2008年到2016年,中國研究生數量實際上下降了1%。在富裕地區之外,許多中國人缺乏高收入經濟體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令情況更加糟糕的是,農村地區的數百萬孩子是由親戚撫養,他們的父母在遙遠的城市裡打工,這些孩子在學校往往成績和智力比同齡人更差。史丹佛經濟學家羅澤勒(Scott Rozelle)的調查小組發現,在貧窮農村地區的八年級學生當中,逾一半的學生智商低於90,使得他們難以跟上官方課程。三分之一的農村孩子沒有完成初中。
如果考慮到城市孩子當中有15%的人智商落後,羅澤勒做出一項驚人預測:當這些孩子成為中國未來的勞動大軍時,將有4億人處於低教育水準或智商落後。羅澤勒將它稱之為一場「看不見的危機」。
此刻,人們很容易忽略這些問題。官方稱失業率保持低水平,薪資在上漲,中產階級在擴張。
但是隨著人口和技術的改變加快,教育差距將很快凸顯出來。隨著薪資上漲,中國製造商們將面臨跟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越來越大的競爭。隨著自動化程度上升,工廠將需要更高教育水準的工人。
但是中國還沒有準備好迎接這些變化。當僅僅25%的勞動年齡人口擁有高中文憑,維持一個先進的、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是不可能的。羅澤勒發現,在過去七十年,在每一個從中等收入飛躍到高等收入的國家裡,在轉型開始之前,至少有75%的勞動年齡人口擁有高中文憑。
僅僅依靠中國少量的精英學校是無法驅動14億人口的經濟發展的,更廣泛地提高教育水準將要求投資和改革。
彭博社文章給出了三個建議。首先,需要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即使在中國城市中心,每一間教室都塞入了大約50名學生,迫使許多教育工作轉移到父母身上。
第二個迫切的任務是改革戶口制度。這個制度正是許多農村孩子遠離父母的原因,因為他們不被允許在城市上學。
最後一個任務是改革課程。中國學校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彭博社的文章認為,重點應該培養技能,比如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幫助推動創業和創新,確保學生能夠在機器人和無人機的世界裡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