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不再做「共產主義接班人」

⊙金瀾

以前聽到過一些人對中國大陸「九零後」(指1990年後出生者)年輕人的抱怨,痛心孩子們一代不如一代,九零後自私任性、胸無大志、沒有責任心、還有懶惰放縱、自以為是⋯⋯但是,現在反過來想想,在整個人類社會都在道德下滑的時候,有時人們也很難不隨波逐流。我再體會九零後存在的狀態,逐漸發現了這一代人的一些可貴之處。

舉影視作品為例,現在受到九零後喜愛的中國影視劇作品,有很多是關於修道求真的話題,蘊含著道家天理、宿命和功能、玄機奧妙的故事,比如熱播的電視劇《擇天記》,故事講述修道除惡的故事,一個先天體弱、身負絕症、卻寬容仁愛、心地善良又絕頂聰明的少年,在苦難中不抱怨,不放棄,在不公平的對待面前不氣恨、不爭鬥。觀察這個受年輕人歡迎的角色,有純淨的特質,羸弱卻不失勇氣。這與中共以往給中國人塑造的英雄形象和「光輝」形象大相逕庭。可想而知,現在中共的宣傳說教越來越沒有市場了,教育系統再嚴酷,也很難讓下一代再去為中共奮鬥終生。

再如電視劇《人間至味是清歡》,雖然水平一般,但是裡面的兩個九零後的角色令人回味,翟至味、董嘉欣在劇裡作為兩個配角出現,他們的角色是很典型的富家子弟,欺負老實人,任性胡為,當然故事的最後是生活教育了他們,改變了他們。但在這兩個角色身上表現了九零後的率真,他們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都會簡潔單純、直言不諱的表達。而且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很簡單,錯了就是錯了,認賭服輸,不糾纏。他們是在用另外一套生存思維生活,跟他們的父母長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雖然角色中他們都有富家子弟的驕縱自私,但是也有他們內心非常單純、善良可愛的一面。

還有特別受到各個年齡段好評的電視劇《琅琊榜》,從青春偶像成長起來的胡歌,演技成熟以後,自然帶著一股清澈的氣質,在此劇中表現了古人的儒雅大方、氣質脫俗、精誠之至,而那些中共拍攝的歷史劇的名角中很少有這樣的氣質,到底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可以這樣看,與上幾代人比較,九零後身上沒有沾染太深太重的黨文化氣息,崇拜黨魁的數量減少了很多。那些經歷過文革,在文革殘酷的環境中長大的人,骨子裡有善於鬥爭的咄咄逼人的惡氣,有對所謂「敵對勢力」的強大立場觀。

在《康熙王朝》裡陳道明出演康熙大帝在朝堂慷慨斥責群臣的一場戲,這一段戲被中國百姓作為暢快淋漓的官場責問而廣傳,但是,這一段表演還是透著黨文化的特徵,與中共幹部的大會發言有類似之處。歷史上的康熙大帝是那樣表現的嗎?回想五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男演員,沒有幾個面目溫和、儒雅大度、氣質脫俗,這都是在階級鬥爭的薰陶下,造就了那一代人的氣質和面相。

雖然目前中國社會對孩子們沒有道德的引領,但是環境中也慢慢撕開了一線自由的縫隙。九零後的孩子除了接受學校的教育,還有動畫、韓劇、英美劇、仙俠小說、藝術類、旅遊等活動⋯⋯即使在家裡、在學校裡受到洗腦,學到很多虛假歷史和共產主義理論的灌輸,但大多數的學生本身也並不喜歡這些僵化生硬的東西,黨文化是沒有生命的泥潭,誰願意真心投入其中呢?

所以,九零後的人對唯物論、辯證法、鬥爭哲學並不真的深入了解,少了一些「與人鬥其樂無窮」的欲望,內心相對平和;對信神、輪迴、緣分都有一定的了解;對人性和生命的奧祕還抱有求知的渴望,有了一些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強烈的鬥爭精神和黨性原則會嗤之以鼻,他們不想活的太累,也更容易相信真相和識別善惡。沒有經過深重的恐怖高壓訓練,他們不像上一代人那麼固執,所以,學習和改變自己的潛力還是有的。

可能社會裡這一點點的自由空間,也使九零後形成了現在的狀態,其實,他們內心深處都有嚮往善良、美好的願望。中共想要利用國家機器控制人的精神和思想,但是,人性善的一面也會使人本能的遠離中共,會慢慢的接近這個世界裡的美好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共的洗腦越來越沒有影響力。

黨文化像霧霾一樣強加在中國人的天空中,人們不得已呼吸著,可是心裡是厭煩的。雖然九零後絕大多數已經不再那麼相信中共的謊言和鬥爭哲學,也不可能再有興趣做共產主義接班人,但是中共給中國社會造成的信仰危機、道德敗壞、拜金思想嚴重、社會亂象層出,不能給下一代人樹立正常的人生觀和榜樣,所以現在敗壞了的環境給九零後帶來的傷害也很深重,他們心智脆弱,沒有社會責任感和危機意識,靈魂不安,思想變異。

希望中國早日步入沒有中共的正常社會狀態中,讓中國人獲得真正的自由。◇

延伸閱讀
美議員:中共向西方社會撒謊
2017年11月13日 | 7年前
韓國會演說 川普譴責北韓殘暴
2017年11月08日 | 7年前
社會主義國家 學者:最終多破產
2017年11月03日 | 7年前
共產主義蠶食全球 台灣首當其衝
2017年11月05日 | 7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