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親愛愛樂弦樂團 琴聲重塑原民部落文化
一把小提琴拉奏出改變部落的力量。到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任教的王子建與陳珮文夫妻,面對學習不力的原住民學生而苦惱,一天,因為陳珮文偶然拉動的提琴,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開始改變學生的宿命,也將改變部落的未來。
小提琴涵養未來家長 30年改變部落文化
2017年7月,親愛愛樂弦樂團參加維也納的國際青少年音樂節比賽,樂團富有生命力的演奏,讓聽眾動容落淚、起立鼓掌,最後以非常高的評價贏得第一名。
面對這個國際殊榮,王子建卻說,「得獎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是希望透過文化來栽培孩子人格,學小提琴只是一種方式。」王子建認為音樂不是拿來競爭的,他們的目標是用音樂涵養孩子的人格,培養部落30年後的家長,形塑部落文化。
王子建夫妻認為要改變部落就要從教好部落未來的家長,而孩子就是未來的家長。他認為這些孩子經過30年的培育就已經30幾歲了,這時,他們就具有權力藉由開會做決策影響部落,「那麼文化就定型了。」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到30年,否則的話那就只是曇花一現。」
要想形塑部落未來的樣貌,就必須涵養孩子的人品。品格除了語言的教導之外,還需要情境的學習。小提琴的練習與合奏都是涵養學生品格文化的很好方法。在「孩子沒有經濟需求與壓力的時候,就要先給他們文化,那樣就可以形塑他們的價值觀。」
王子建認為人類的文化有很多層次,他們先用小提琴來進行美感教育,藉由音樂在孩子心中形塑完美,然後再藉由音樂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養成生命容忍、體諒、協調、分享與互助的態度。
那時孩子就會發現,「比賽競爭並不重要,競爭會帶來進步,卻也會有副作用。」然而,分享音樂卻會傳遞愛的力量。在體悟人我之間的文化平衡之後。就能體會到自己內外的平衡,「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知道,人的需求沒有這麼多,完全是慾望的問題」,這時孩子就更能自處了。
王子建也藉由家長參與製作小提琴增加親子的認同感。這次維也納比賽,有一個孩子就帶著媽媽親手製作的琴進行演奏,「那個感受是不一樣的。父母與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就是感情認同的提升。」
為了讓孩子跟土地有更多的連結,他們在奧萬大森林遊樂區的雲杉下進行音樂會。這片土地被國家徵收前是族人先祖的放牧之地,現在,他們用音樂從新回到這片土地,也用音樂和民眾共享土地。除此之外,奧萬大的雲杉與楓樹都是做小提琴的材料,他們將來希望藉由這裡的木材製作小提琴,來幫孩子建構與土地更長遠的認同。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展的一片天。「如果孩子能在台中發展,就把部落文化帶到台中,那就是傳遞音樂的感動。」目前,他們正在實驗帶狀式教育,那就是將孩子從國小要帶到大學,然後跟職業銜接、跟社會接軌。
所以,這些孩子將來並不一定成為音樂家,像樂團的小提琴首席希望當一個麵包師傅。「我們會培養他去做麵包,我們希望他們把音樂帶到每一個職業,藉由音樂把部落文化帶過去,這是我們最後的目標。」
雖然目前的目標清楚,然而,這一切改變卻來自山區孩子的好奇心。
原鄉教師提琴夢 一把琴改變原民孩子宿命
「老師,您可以教我小提琴嗎?」
一天,學生對陳珮文的小提琴產生好奇心,向她提出了學琴的要求。於是,夫妻自費買了4把小提琴給孩子學習。親愛國小單親、隔代教養弱勢的小孩比例很高,這些孩子往往帶有學習不力和行為問題。一開始王子建「並不是有計畫的想要教琴,只是想要讓他藉著拉琴盡量不要蹺課。」
因為拉琴,孩子在學校找到樂趣,於是,陳珮文開始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教學生小提琴。最後,甚至連假日時間也花在學生身上。這種情況讓王子建很不滿,夫妻發生了很大的衝突,最後連離婚都脫口而出。
回想那時的衝突,王子建笑著說,我沒有智慧去忍受這種情況,所以吵架也是溝通的方式之一。她很想帶這些孩子,可是我覺得很可怕,剛要跨出這一步就吵架了。我被罵心情當然會不好,後來靜下心來反省,我覺得她做的是對的。我花了很多時間說服自己,讓自己跨越觀念。
於是,夫妻開始齊心協力帶學生練琴。他們放學後將孩子留在學校,把營養午餐炒成晚餐,然後練琴、寫功課,晚上再用車送學生回家。
這些孩子展現了優異的音樂天賦,音感和拉奏的能力都十分令人驚異。然而,王子建卻發現,孩子們很多的問題都出在生活層面,連最簡單的何時起床、如何吃飯、如何打理儀容、整理房間都是問題。
這些雖然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卻會影響學生人格養成。所以「留下來後,我們開始有機會去教孩子這些東西。」除了琴藝之外,他們在「帶領樂團的初期,他們就是從品行開始改變,他們從音樂中學人跟人的互動、尊重與自我調節。」
原住民學生的學習能力驚人,很快的讓陳珮文必須找新的老師。位居偏遠山區又缺乏經費的親愛國小很難吸引音樂師資,還好,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弦詠伸出了援手。交響樂團派出團員支援陳珮文辦的辦音樂冬令營,當團員看見師生的熱忱之後,其他團員開始陸續上山,後來連知名的小提琴家林昭亮都義務幫助孩子完成夢想。
除了師資的問題,夫妻還要面對來自家長的壓力。目前就讀高中音樂班的蔡駿霖回憶,小學時會有喝醉酒的家長來學校大吼大叫反對孩子學琴。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只要孩子有意願,夫妻就奮力堅持,希望學生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然而更現實的問題還在後面,學生升上國中後,如何讓他們繼續學琴呢?如何繼續涵養他們的人品呢?這個問題讓他們覺得有點使不上力。
他們發現學生上國中之後,也不回學校練琴了,行為也開始走樣了,又回到族人以前的人生軌跡。那時王子建和陳珮文經常吵架,「我們不能國小做一做,國中讓他自己發芽。你有看過農夫用發芽對待他的農作物嗎?沒有呀!他發芽了你要更呵護,等他茁壯,等到他成大樹才可以放手。所以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任務。」
於是,夫妻決定讓畢業生就讀草屯國中音樂班。學生遠赴草屯就面臨住宿的問題,他們向銀行借貸650萬元買房子,為了來往山區與草屯又借了250萬元買廂型車。他們仍必須為孩子的學費而苦惱,還好善心人士伸出援手,暫緩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王子建夫妻讓國中生住宿舍,還請阿姨看顧他們,就讀中與大學的學生各自上學,禮拜五晚上回來一起團練。目前他們的團員有75人。國小部的學生也會下山一起到草屯團練。團練時夫妻帶領大學生和高中生,再由他們帶領國中小的學弟妹。
音樂養成品格 看見部落未來希望
王子建和陳珮文夫妻期望用小提琴來開啟部落文化的新頁,所以他們藉由練琴去建構學生的品格。
樂團合奏時,他們會提醒孩子,何時大聲;何時小聲。並告訴孩子:「如果每個人都想當強者,演奏是不會成功的。」唯有互相合作與協調的態度才能讓演奏完美。而這種合作關係就建立在禮讓的基礎上,如此一來,樂曲、人生、團體、社會乃至國家也才會完美。藉機會教導孩子禮讓的態度。
學生認為練長弓很無聊。王子建就會看著外面的太陽對孩子們說,你覺得練長弓很無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由單調中發展出來的。地球之所以能四季變化精彩,生物欣欣向榮,完全歸功於地球持續單調的繞著太陽旋轉,就是這麼無聊,可是卻讓生命生生不息,學習提琴也是如此。
有些孩子練琴時音拉不準。針對這些孩子,王子建會告訴他們,音準是小提琴學習最基本的條件,所以練音準就是一個必須的精緻追求。針對其他團員,王子建也會藉機告訴他們,聽到其他團員音拉不準時,你會很痛苦。然而,這種痛苦也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你要學會去尊重他、了解他,這對你對他這都是成長。藉由音樂孩子學習到如何與人互動,建構人我關係。
因為這樣的涵養,孩子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目前就讀清水高中音樂班的蔡駿霖說,樂團讓他改變很多,讓他更能體恤別人的辛苦。他說:「現在我們每到週末都會趕回樂團,指導學弟妹並帶領團練。將來,我想幫助比我們小一輩的族人,希望他們也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以前族人常以農、工職業為人生的目標,希望自己將來貢獻所長,並改善他們的生活。
目前就讀彰化高中音樂班的石志祥也表示,自己當初是因為同學說好玩才加入樂團。加入樂團後,他體悟到,很多事情是一個人沒辦法完成的,需要很多人的幫忙才能辦到。所以,必須懷著感恩的心看世界,這就是最大收穫。未來,他將把音樂當成一種興趣,努力成為一位烘焙師傅,有機會也要回部落教族人烘焙的技術。
兩位老師、一把小提琴,改變一群山裡孩子的未來。30年後,這群孩子就是部落的家長,他們也將改變部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