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儀與生態共處 自然給予肯定

李俊儀從農重視生態環境,與昆蟲當起好友,互相協助。(施芝吟/攝影)
李俊儀從農重視生態環境,與昆蟲當起好友,互相協助。(施芝吟/攝影)

文/施芝吟

來自台東的李俊儀返鄉接手父母的果園,堅持不用除草劑,而是有計畫性的除草,避免一次性除掉所有雜草,一來維持生態多樣性,二來草能覆蓋調節水分,同時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

原在台北從事演唱會統籌工作的他,因一場颱風結束了台北工作,帶著妻小回老家種植釋迦。李俊儀說,剛開始跟爸爸學農業技術,等到正式投入發現很多要改變,尤其是安全這方面,慢慢轉向安全友善,這也是跟父親衝突的開始。

部分長輩管理方式不會考慮生態環境,僅有生產面,李俊儀認為不應該這樣,生產的同時不能犧牲掉生態,他著手從建構果園生態,而生態的基礎就是「草」,這是昆蟲的闢護所,但李俊儀的父親不這麼認為,草就是農民的敵人,父子倆經過多年的磨合,已進入蜜月期。

李俊儀在田間休息看看四周,可以看到很多昆蟲,一一比對、查資料,他說,果園至少15種以上的蜘蛛,有些昆蟲甚至是很少見的,讓他振奮人心,堅持是對的,如反映到果品上,這些蟲類會幫他處理掉害蟲。

他不諱言,「最困難就是怎麼堅持,而要挑戰不同農法是需要勇氣。」

畢竟他的管理方式有別於其他農友,友善耕作不僅讓他承受壓力,相信父親受到的輿論壓力不少於他;有了一些成果後,也跟部分農民有共識,採用友善環境生產。

每當灰心沮喪時,李俊儀就去果園走走,看到不一樣的昆蟲,趕緊查資料,這樣的動力讓他暫時忘記不愉快,他認為這是,大自然給他的力量及肯定。「雖然一路走來常有放棄念頭,但是都有獲得幫助,這些挫折都會走過的。」◇

延伸閱讀
取消